一.現狀分析
河套學院中等職業技術學?,F開設專業7個,學生總人數1340人,29個教學班,教職工總人數56人,專任教師27人,兼職教師6人。其中高級職稱22人,中級職稱11人,初級職稱人數3人,雙師型教師8人,實驗實訓設備總值2700萬元,實驗實訓室43個,校外實訓基地8個。
二.“十二五”期間工作回顧
“十二五”期間,在河套學院黨委和行政的正確領導及大力支持下,經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使我校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社會效益,家長的認可度逐步提高。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辦學規模已達到國家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合格評估1200人的標準。
在“十二五”期間,始終保持發展為第一要務,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發展之路。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逐步建立了符合中職教育規律和我校實際的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學校在辦學規模,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實驗,實訓基本滿足教學的需要。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在巴市地有7座幼兒園作為長期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幼兒園的老教師專門負責我校學生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在學校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能意識到學校學習文化理論課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和實踐的良性循環中提高了教學質量,提高了家長和學生的滿意度,提高了學校對社會和學生的吸引力。
幾年來我校培養了一批熱愛本職工作,專業水平高,實踐操作能力強,管理經驗比較豐富,教學方法先進的師資隊伍。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國家對職業學校扶強不扶弱的政策條件下,為河套學院的發展與建設提供更多的生源。我們別無選擇,面臨重重困難,知難而下,擴大辦學規模,重新確立辦大辦強的辦學目標。經過對學校現狀的分析,巴市初中畢業生人數的調查了解,普高和職高招生比例分配政策,特制定今后五年發展規劃,以便指導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辦學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職教工作的重要指示。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德樹人為根本,一切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宗旨,以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升學質量促招生,促發展的思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四.發展目標
1.提高教學質量,擴大辦學規模。
確立強烈的服務意識,樹立現代教育辦學理念,以發展為主旋律,以質量為生命線,以創新為推動力。堅持強化管理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優化辦學條件,提升內涵建設,形成有效的教學管理體系。全面實施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構建學?,F代教育管理機制和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注重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課堂教學,實踐技能培養為核心,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加強教學研究,建立師資隊伍技能型,技術性成長的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提高社會和家長的吸引力,擴大招生規模,以五年制高職為主體,以定向就業大中專班為特色,以職業高考班為輔的辦學模式。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達3000人,年職業培訓2000人次。
2.專業建設
按照理念先進,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師資優化,設備先進的要求,根據巴彥淖爾市和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企業用人等情況,改造傳統專業,主要以五年制高職就業質量高,基礎條件較好的7-8個專業為主體,每年招生人數保持在700-800人。緊密聯系國家和自治區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要把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的切入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積極爭取相關行業企業的支持參與辦學。聯合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聯合培養人才,利用行業企業的人才需要市場,專業技術專家的力量和優良的實踐實訓條件,招收航空服務和高速鐵路服務專業的大中專特長生,人數每年200人。根據國家600所高等院校轉為職業學校的形式,結合本地學生和家長的期望,招收職業學校對口高考班學生人數每年100人左右。
3.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國家教育部,〈2013〉12號文件精神,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的培訓,把教師隊伍培養成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企業工作經歷或實踐經驗有一定技能水平的隊伍。
(1)具體目標
通過引進大師,培養名師,選拔和重點培養專業帶頭人,聘請行業企業專家能手為兼職教師。到2020年,學校教職工總人數達230人,專人教師200人,其中基礎課教師70人,專業課教師130人,名師10名,大師20名,雙師型教師50名,骨干教師80名。
(2)師德為先
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敬業謹慎和奉獻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依法執教。立德樹人,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關愛學生,團結協作。以人格魅力、學識魅力、職業魅力教育和感染學生,做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指導者和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3)學生為本
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職業教育觀。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特長、挖掘學生潛能,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學有所長,全面發展。
(4)能力為重
在教學和育人過程中,把專業理論和職業實踐相結合、職業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提高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5)終身學習
學習專業知識、職業教育理論與職業技能,學習和吸收國內外先進職業教育理念與經驗;參與職業實踐活動,了解產業發展、行業需求和職業崗位變化、不斷跟進技術進步和工藝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
基本內容
維度 |
領域 |
基本要求 |
專業理念與師德 |
(一)職業理解與認識 |
1.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2.理解職業教育工作的意義,把立德樹人作為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 3.認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4.注重團隊合作,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
(二)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
5.關愛學生,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護學生人身與生命安全。 6.尊重學生、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引導和教育學生。 7.信任學生、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
(三)教育教學態度與行為 |
8.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理念,將學生的知識學習、技能訓練與品德養成相結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9.遵循職業教育規律、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10.營造勇于探索、積極實踐、敢于創新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人文素養、規范意識和創新意識。 1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職業習慣。 |
(四)個人修養與行為 |
12.富有愛心、責任心,具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的堅定信念。 13.堅持實踐導向,身體力行,做中教,做中學。 14.善于自我調節,保持平和心態。 15.樂觀向上、細心耐心,有親和力。 16.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
專業知識 |
(五)教育知識 |
17.熟悉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掌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 18.了解學生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形成的過程及其教育方法。 19.了解學生不同教育階段以及從學校到工作崗位過渡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并掌握相關教育方法。 20.了解學生集體活動特點和組織管理方式 |
(六)職業背景知識 |
21.了解所在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相關行業現狀趨勢與人才需求,世界技術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況。 22.了解所教專業與相關職業的關系。 23.掌握所教專業涉及的職業資格及其標準。 24.了解學校畢業生對口單位的用人標準,崗位職責等情況。 25.掌握所教專業的知識體系和基本規律。 |
(七)課程教學知識 |
26.熟悉所教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 27.掌握所教課程的理論體系,實踐體系及課程標準。 28.掌握學生專業學習認知特點和技術技能形成的過程及特點。 29.掌握所教課程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
(八)通識性知識 |
30.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31.了解中國經濟、社會及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32.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 33.具有適應教育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 |
專業能力 |
(九)教學設計 |
34.根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35.基于職業崗位工作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情境。 36.引導和幫助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37.參與校本課程開發。 |
(十)教學實施 |
38.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39.運用講練結合、工學結合等多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實施教學。 40.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技術技能訓練,有效調控教學過程。 41.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施教學。 |
(十一)實訓實習組織 |
42.掌握組織學生進行校內外實訓實習的方法,安排好實習計劃,保證實訓實習效果。 43.具有與實訓實習單位溝通合作的能力,全程參與實訓實習。 44.熟悉有關法律和規章制度,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
(十二)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 |
45.結合課程教學并根據學生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形成的特點開展育人和德育活動。 46.發揮共青團和各類學生組織自我教育、管理與服務作用,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 47.位學生提供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 48.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心理疏導。 49.妥善應對突發事件。 |
(十三)教育教學評價 |
50.運用多遠評價方法,結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多視角,全過程評價學生發展。 51.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52.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與學生對教師評價,及時調整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
(十四)溝通和合作 |
53.了解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54.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 55.與家長進行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發展。 56.配合和推動學校與企業、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關系,促進校企合作,提供社會服務。 |
(十五)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 |
57.主動收集分析畢業生就業信息和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等相關信息,不斷反思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58.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需要和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59.參加校本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 60.結合行業企業需求和專業發展需求,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規劃,通過參加專業培訓和企業實踐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
五.德育教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
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七.具體措施
根據《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的精神,特別是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經濟支持的大好形勢下,5年內爭取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經費3000萬元。
需要河套學院的領導大力支持,對中職的校園建設有具體安排,師資隊伍建設要有長遠計劃和實施辦法。
為了中職校的長期發展,根據自治區和市職業教育的規劃意見,河套學院應成立二級學院帶中專或中職校歸電大,以便于中職的長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