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委學生處在“十二五”期間,按照學院黨委的總體部署,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規定》及《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本著“立德樹人”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與“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相融合,不斷加強其內涵建設,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與方法,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一、“十二五”期間團學工作回顧
“十二五”期間,按照《河套學院教育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整體安排,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在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路線、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學院實際及大學生的特點,認真踐行“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強校風和學風建設;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認真落實國家及學院的資助政策,修訂并完善了學生教育管理的規章制度,使學生教育管理更加規范、科學,達到依法治校的目的。
(一)認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精神和職業道德規范的有關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的原則,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牢牢抓住節慶日、重大事件教育契機,認真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如“3.5”學雷鋒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清明節開展緬懷革命英烈清明節掃墓活動;紀念“五四”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大學生暑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等。
——認真開展主題班團會、專題講座、學生報告會和培訓會等活動。如農學系利用每周的班團會時間召開的“珍惜父母血汗錢”感恩教育和經濟管理系“靠近我、溫暖你”等主題教育活動;團委學生處組織的“誠信感恩、勵志”學生報告會;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等活動。
——強化學生德育實踐環節,加強社會實踐和社科基地建設,深入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和以“青年志愿者行動、四進社區、三下鄉”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如“一助一”長期愛心家教、家政服務,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和“四進社區”活動外等。
——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教育。針對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形勢與新任務,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召開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專題會議,提出明確任務與要求,要求輔導員要在學生中宣傳政策,講解形勢。在做好現有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工作的同時,繼續簽訂新的青年就業創業協議,拓展新的見習基地。
(二)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根據《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和自治區高校工委、自治區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訂了《河套學院輔導員工作條例》、《河套學院輔導員考核辦法》、《河套學院關于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等規章制度,并采取請進來、走出去、自我交流與學習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方法,促進輔導員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不斷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高輔導員的理論水平與工作技能?!笆濉逼陂g,共有6名輔導員參加了全國培訓;40名輔導員參加了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培訓;全體輔導員參加了團委學生處組織的每學期一次培訓。
(三)認真踐行“三自一主”學生教育管理模式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精神,我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與管理實行“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是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具體體現。學院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三自一主”教育管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既加強了校風建設,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自治組織是實施“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的最好載體和組織保障,加強學生自治組織建設,培訓社團成員,指導社團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傳遞正能量,加強了校風與學風建設?!笆濉逼陂g,在學生中成立了“河套學院大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伙食管理委員會”、“校園安全維穩督察組”、“校園環境衛生治理委員會”等。不斷豐富社團建設,按照文體類、公益類、科技類、綜合類等類型創建社團。近年來,學生社團十分活躍,我院穩定的、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學生社團已發展到了56個。
(四)加強心理健康宣傳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團委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中心完善組織機構,形成“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中心—系部—班級—宿舍”五級教育網絡,保障了問題學生的及時發現、及時干預;采取團體輔導、個體咨詢、網絡咨詢等多項措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己,強化團隊意識;充分發揮課堂和專題講座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廣泛利用廣播、宣傳欄、校報及網絡媒體等的宣傳作用,積極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學生關注自己和身邊同學的心理健康;積極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和“5.25”活動,進一步提高認識?!笆濉逼陂g,共有8名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榮獲自治區先進個人,我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中心被評為全區先進集體。
(五)校園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提升校園文化品味
大力開展校園科技、文化藝術活動,形成“學??萍嘉幕囆g節”品牌活動和系部專業特色活動、社團特色活動相結合的校園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笆濉逼陂g,團委學生處組織了一系列的文化、科技、體育活動。如主題征文大賽、書法比賽、大學生辯論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書競賽、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紀念“五四”活動、各種文藝晚會等多項活動,學院團委多次被自治區團委、市團委評為先進單位,多名學生獲得全國及自治區級比賽獎項。
(六)認真落實資助政策,促進學生全面完成學業
資助中心認真落實國家及自治區資助政策,制定并完善了資助政策規章制度,完善了獎、貸、助、勤、補、免、緩以及綠色通道等資助體系,深化了誠信感恩勵志教育,以心理健康疏導、勵志奮發成才教育、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確保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二、團學工作“十三五”總體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以實施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弘揚主旋律,突出“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德樹人”理念,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輔導員、黨團組織及學生自治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與“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相融合;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引導大學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管理之中。按照《河套大學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整體安排,遵循以人為本原則、思想性和教育性有機統一原則、整體性和個性化相結合原則以及實踐性原則,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三)總體目標
在實施“十二五”規劃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更新政治思想教育與管理理念,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高輔導員的理論水平與各種技能;加強“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加強學生自治組織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進一步完善教育與管理規章制度,達到依法治校的目的。
三、團學工作“十三五”規劃的主要內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教育相結合,進一步豐富“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內涵建設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把民族精神教育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結合起來,并與日常教育相融合,加強學生自治組織建設,積極引導學生社團活動,傳遞正能量;完成《以“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為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治區科研項目,豐富“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內涵,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為學生指明方向,端正態度,明確奮斗目標。
(二)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促進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是促進大學生教育與管理的良好舉措?!笆濉逼陂g,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實施細則(試行)要求,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大輔導員培訓力度,參加自治區級及以上培訓的輔導員人數不少于50%,校內輔導員培訓不少于5次,力爭有1名輔導員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外出見習培訓,夯實理論基礎,提高工作技能,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傳統方法,加強輔導員的學習與工作經驗交流。進一步完善輔導員激勵機制,鼓勵輔導員積極開展創新性工作,豐富“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內涵建設,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三)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
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恪守“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弘揚“培育高尚、追求卓越”的校風,大力營造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善于創新、具有時代氣息和學校特色的良好校園風氣,培養師生熱愛祖國的理想信念,形成與時俱進、昂揚向上、勇于創新的共同追求和開拓意識。弘揚“明德勵學、篤行至善”的學風,健全和完善獎懲制度,激勵大學生認真思考、創新思維,積極開展科研項目研究,提高項目質量,在“十三五”期間,獲得自治區立項不少于3項,形成良好嚴謹的學術氛圍;弘揚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設廉政文化,堅持黨風廉政建設、校風建設的有機統一。規范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糾正校園不文明行為,強化學生遵紀守法和道德實踐意識。
(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認識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德基本條件,是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校風學風建設的必要條件,完善“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中心—系部—班級—宿舍”五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加大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及心友協會成員的培訓力度,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及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提供有力保障。在全體學生中,要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要充分利用廣播、板報、校報、網絡等宣傳媒體的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要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和“5.25”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促進他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關注身邊同學的心理健康。積極組織團體輔導,強化團隊意識,培養團結協作精神,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認真嚴謹的開展個體咨詢,幫助學生解疑釋惑,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五)認真落實國家資助政策,穩步推進資助工作
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學院各項相關資助政策,使資助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斷完善“獎、貸、助、勤、補、減、免、緩”助學體系,從制度上保障“綠色通道”的暢通。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落實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評審與方放,做到零投訴。組織好一年一屆的的“誠信、感恩、勵志”學生報告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樹立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樹立感恩社會、回饋社會的博愛精神。
(六)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業余文化生活
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題,大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形成集特色、趣味、教育于一體的校園文化品牌,突出社團文化與科技文化。
以科技文化為主題,大力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及自治區大學生“挑戰杯”比賽;辦好文化藝術節,以文化藝術為主題,不斷豐富學生的人文藝術涵養。在活動中,要注重以學生為本,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善于利用各類校園活動及社會公益活動,大力營造昂揚向上、團結進取的氣氛,展示我校育人成果,增強自信心、凝聚力和創造力,讓廣大學生都能受到學校特色文化的熏陶。充分利用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在新生軍訓期間,開展國防教育,培養愛國熱情,增強使命感;充分發揮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活動的特殊教育功能,激勵學生勤奮向上、求實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社團的組織和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正確引導各類學生社團積極開展活動,不斷提升社團活動的質量和文化品位,實現由娛樂性、趣味性向公益性、知識性、學術性、思想性的轉變,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七)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
結合專業特色和“三下鄉”活動,利用假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務體系,大力弘揚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主要內容的志愿精神,要把開展志愿服務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有效途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團學工作“十三五”規劃保障機制
(一)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管理
建立健全各級各類組織機構,加強對團學工作的領導。結合形勢,結合實際,制定并逐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及考核措施,使團學工作更加規范、科學。采取多項激勵機制,激勵團學工作者積極開展創新性工作,豐富“三自一主”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內涵建設。深化學生黨團組織、學生會及學生社團管理,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保障團學工作有序開展
加大團學工作經費投入,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體主義觀念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促進團學工作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