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昕會長在第六屆IFIE上作主場報告:
《新時代:地方轉型院校的新使命》
原創: 教育部規建中心 教育之弦 5月20日
5月17日上午,第六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以下簡稱駐馬店論壇,IFIE)在河南駐馬店盛大開幕,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新時代:地方轉型院校的新使命》的主場報告,引起全場熱烈反響。
魯昕表示,2014年5月教育部在駐馬店開啟了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論壇,178所院校參加并達成《駐馬店宣言》,向全社會宣布:我們將胸懷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對接科技進步,實踐產教融合,走出升入本科后高等教育趨同化、同質化迷茫。推動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核心內容是調整高等教育結構,實施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由此可見,應用技術型高校因時代而生,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勢在必行。自此,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邁向新起點。
魯昕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正面臨新趨勢(數字經濟、人工智能)。
當前科技突飛猛進,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點。我國數字經濟重塑了國際競爭、制造產業、社會發展、國際貿易及消費結構的新格局。
當今時代,數字化知識和信息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是目前首要戰略任務,平臺化、共享化正引領經濟發展新特征、新趨勢,全球創新體系正以開放協同為導向加快重塑,基礎設施正加速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國家核心競爭力已延伸至信息空間,數字技能和素養正推動消費者能力升級,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將依托數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正同步啟動規劃、建設和管理,社會治理體系的數字化程度也在持續上升。
同時,人工智能成為發展增長引擎。地方普通高校轉型發展,是在科技進步以10年、5年、3年甚至1年為計算周期的發展新趨勢下繼續推進,轉型發展必須認識趨勢、正視趨勢、適應趨勢、順應趨勢。
魯昕強調,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要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
1? 堅持立德樹人,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教師提升、教材建設、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學生成才的落腳點,落實在制度創新、機制完善、產教融合等各個方面;2
? 堅持對接科技進步,做好教育理念、培養方案、知識體系、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教師素養、學習方法等方面對接;3
? 堅持滿足市場需求,重塑人才培養體系、人才知識體系、人才結構體系;
? 堅持服務區域發展,服務產教深度融合、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科研成果行業轉化、服務工藝創新、服務就業穩定增長、服務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
? 堅持改革培養模式,改革教師與學生互動模式、項目系統創新模式、多場景體驗模式、沉浸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同步學習模式、實訓+研究模式、產教融合模式、人機互動互助合作模式等;
? 堅持助力教育創新,地方高校轉型本身就是一次創新、實踐、再創新的過程,這個過程探索和解決中國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同質化趨同化痛點和難點,要破解這些難題,我們從建設職業教育現代體系起步,開啟了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分類發展的新征程;
? 堅持完善教育結構,優化應用型高等教育和研究型高等教育比例,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進一步轉化,這是我們在座各位大學校長的使命;
? 堅持擔當類型教育,要明確類型、明晰定位,擔當主角,立足區域,銜接職普,產教融合,相互學習,做出貢獻。
學習了魯昕會長的主場報告后,參會人員反響熱烈。他們認為,魯昕會長的報告既直面問題,又充滿自信,為各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闡明了新時代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