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根據《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點》,研究制定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供參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6年2月26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點
2016年,高等教育司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著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著力完善協同育人機制,著力促進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著力加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一、系統謀劃“十三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于提高教育質量的決策部署和要求上來。制定“十三五”期間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指導意見。召開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26次全體會議。召開教育部直屬高校“十三五”規劃編制和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工作視頻會。召開全國地方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加快教育部負責的“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審議出版工作,集中出版一批“馬工程”重點教材。
二、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優化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引導高校設置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急需的專業;結合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趨勢、科學研究的新成果,拓展提升傳統學科專業的內涵,打造傳統學科專業的升級版。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優化高校專業結構 加強本科專業設置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建立國家宏觀調控、省級整體統籌、高校自主自律的專業設置管理機制。優化人才培養類型結構。繼續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基礎學科建設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支持行業特色高校堅持需求導向培養具有行業背景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結構。深入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繼續推動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和綜合實力提升工作,研究出臺進一步推進東部高校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的工作舉措,辦好對口支援工作15周年總結展示活動。
三、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推動高校轉變思想觀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把創新創業教育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挖掘和充實各類通識課、專業課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開發開設納入學分管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推動高校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為有意愿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推動高校聘請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建設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搭建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繼續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辦好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臨床技能、物流設計等各類賽事。鼓勵支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建設和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心建設。召開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經驗交流會。
四、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深入推進科教結合、產學融合、校企合作,把更多社會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深入推動國家試點學院改革,運用協同育人等方式,不斷優化試點學院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水平。完善教育部門與實務部門、行業企業全流程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培養目標協同、教學團隊協同、資源共享和管理協同,繼續實施系列卓越計劃,組建各類人才培養聯盟。召開醫教協同深化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工作座談會。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人才,深入實施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計劃。推動省部共建高校充分利用共建平臺,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擴大社會合作,優化育人環境。建設一批與行業企業共建的協同育人開放共享實踐基地;加強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工程創新訓練中心、綜合性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和大學生校外實習實踐教育基地建設,促進高校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五、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支持若干優勢互補、高水平的在線開放課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受眾面廣量大的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建設一批體現現代教育理念、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促進高校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優質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不同類型高校小規模定制在線課程應用以及多種方式相結合,推動校內校際共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在線課程應用。建設互聯網時代跨媒體、多介質和提供針對性學習解決方案的新形態教材。建設教材出版、選用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探索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建設運營新機制。支持建設一批虛擬仿真、開放共享的實驗教學項目和平臺。
六、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制定實施《加強高校課堂教學管理 提高教學質量的指導意見》,強化課堂教學紀律,明確教師課堂教學的紀律紅線和底線、教書育人的職責和行為規范,推動高校建立健全課堂教學管理體系,加強課程建設、課堂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推動高校建立健全教材建設、選用和管理制度,規范境外教材的引進和使用。完善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訓體系,推動高校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加強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建設。推動高校與行業企業和實務部門開展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雙向交流,加強教師實踐教學技能培訓。
七、加強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發布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要求和內容融入質量標準,健全高等教育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體系。推動高校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自我評價制度和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持續推進工程、醫學等領域專業認證工作。
八、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管理
啟動實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把培養一流人才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核心任務,為全國高校深化改革、提高質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啟動實施地方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引導各地各高校深化改革、優化結構、提高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用“硬件”建設支撐“軟件”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支持一批高校建設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加快培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緊缺人才。建設高等教育教學信息平臺,公開辦學數據和信息,實現學生實習信息的校企對接,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經驗。
九、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提升管理科學化水平
深入開展理論學習教育,堅持學原文、讀原著、悟原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提高質量提供強大思想武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全面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一崗雙責”。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鞏固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切實加強整改。學習貫徹《高等教育法》,依法依規行政。進一步轉變職能,優化服務,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推動教學改革工作交流,促進教學管理信息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廣泛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