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持久、有效地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是反腐敗的重要戰略之一,對于最終的反腐敗成功將起到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如何說明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呢?這里不想講原則、說大話,而只想讓事實來說話,特別是準備從國內外、境內外、全球性廉政文化建設實踐角度來進行陳述。
首先是我國香港30年如一日的廉潔教育實踐。香港是世界上最早把廉潔教育納入反腐敗正式戰略的地區(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時就作為反腐敗的三大基本戰略之一,并由專門的職能處——社區關系處來組織實施),其廉潔教育實踐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多年來,香港廉政公署一直委托社會機構在全港市民中開展民意調查。最新一期調查是2007年進行的。本次調查在全港15歲至64歲的市民中進行抽樣,共訪問了1504人。下面幾項數據充分說明了其廉潔教育的成效。對“公務員貪污”“完全不可以容忍”者占到73.7%,而“完全可以容忍”者只有0.3%。這次調查題目用0—10分來對“容忍度”進行分級,0分表示“完全不可以容忍”,10分則表示“完全可以容忍”,調查最后的總平均“容忍度”得分是0.9分,是相當好的分數。在“是否愿意舉報貪污”上,72.5%的人表示“愿意”,“不愿意”者是8.8%;在“是否愿意在舉報貪污時透露身份”上,71.2%的人表示“愿意”。這是否僅僅只是一個態度和愿望呢?從香港最近若干年的實際舉報數據統計來看,確實有超過70%的舉報是署名的。當然,市民積極參與舉報腐敗并敢于署名并不僅僅是教育的貢獻,制度也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其次是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1993年成立)的例子。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反腐敗民間組織。該組織始終不渝地在全球推廣其有關“透明”和“廉潔”的理念(并開發了很多反腐敗工具),這些本身就屬于廉政文化的范疇。另外,最近幾年來,透明國際在全球積極推廣青少年廉潔教育項目(Youth Integrity Program),在不少國家都有實踐,也很有成效。
第三是自2005年12月14日起生效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例子。該公約正式把開展廉潔教育和宣傳作為對締約國的基本要求:“各締約國均應……開展有助于不容忍腐敗的公眾宣傳活動,以及包括中小學和大學課程在內的公共教育方案……”
第四,清華大學從2005年開設廉潔教育課程,作為幾百門上千門選修課之一,在激烈的選課、吸引學生的競爭中還是受到了一些研究生和大學生的歡迎。從課前、課后的評估問卷調查來看,選課學生在廉潔認知、態度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可喜的變化。無論是香港的長期實踐,還是國際最新趨勢,以及國內的局部實踐,都說明廉政文化建設是極其重要的,而不是可有可無的、無關緊要的。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力、持久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尤為迫在眉睫。一方面是不廉潔文化、腐敗文化已經形成一定的氣候,對腐敗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正氣難以弘揚和伸張。從媒體報道的有關夏一松和劉朝文等案例所反映出來的“官場生態”(一種很不健康的廉政文化狀態)就著實堪憂。另一方面是一直存在的有關要不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爭論以及實際建設效果不佳的問題。所以,關鍵的問題不是要不要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的問題,而是如何解決廉政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切實提高其有效性的問題。香港如果沒有卓有成效的具體工作,廉潔教育最終也不會真正起到反腐敗戰略支柱的作用。
要切實提高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性,就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把廉政文化建設列入反腐敗的正式戰略,并恰當地定位其在反腐敗總體戰略中的功能。第二,要有專門的政府機構組織實施,并不斷提高該機構的專業性和專業能力。第三,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要把廉政文化建設當做一項專業工作來做,而不能簡單套用政治宣傳活動的模式。要大力開發廉潔教育的產品和服務,不斷豐富廉潔教育的教材和內容,創新廉潔教育的載體和方法。第四,要有充分的人力、財力資源保障。第五,要有一套科學的工具來定期評估廉政文化建設的具體成效,并通過評估反饋來改進實際的建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