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學社
上海外國語學社是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早期組織成立后,建立的培養中國進步青年和黨、團干部的第一所學校,在黨和團組織創建時期,對于團結進步青年,擴大黨和團的組織以及在掩護黨和團組織的革命活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和青年團早期組織成立后,為培養青年和黨與團工作干部,并且為組織人去蘇俄留學做準備,于當年9月共同創建了外國語學社。社址設在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誕生地霞飛路新漁陽里6號(現淮海中路567弄6號)。楊明齋為學社負責人,俞秀松任學社秘書。教員有楊明齋、庫茲涅佐娃(女,維經斯基夫人)、王元齡(女,教俄文)、李達(教日文)、李漢俊(教法文)、袁振英(教英文)。
![68FF1](/__local/0/1E/98/F23EBC3BD93030A687B469B4E8C_A27CE4A9_68FF1.png)
1920年9月,新漁陽里6號門口掛出的白底黑字招牌——“外國語學社”
1920年9月28日的上?!睹駠請蟆肥状慰橇送鈬Z學社的招生廣告。廣告內容如下:“本學社擬分設英、法、德、俄、日本語各班,現已成立英、俄、日本語3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課1小時,文法讀本由華人教授,讀音會話由外國人教授,除英文外各班皆從初步教起。每人選習1班者月納學費銀2元。日內即行開課。名額無多,有志學習外國語者,請速向法界霞飛路新漁陽里6號報名?!?/span>
![3B090](/__local/A/89/8E/2E25CE496AE7AFD4A34E30CAD0B_0B541E16_3B090.png)
1920年9月28日在《民國日報》刊登的外國語學社招生廣告
其實,這個廣告只起宣傳和掩護作用,但多數學生還是由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介紹來的。如毛澤東介紹了任弼時、肖勁光、任作民、周兆秋等人,不遠千里從長沙來到上海入學。外國語學社學生最多時達50—60人,主要來自上海、湖南、浙江、安徽等地。這里包括了劉少奇、羅亦農、李啟漢、柯慶施等老一輩革命家以及曹靖華等學者、專家。
![D5D57](/__local/C/D7/52/95D8401CA29ABC3780EF648955D_712D9A11_D5D57.png)
1920年,在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時,俞秀松(后排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始人)與羅亦農(前排左一)、袁篤實(前排左二)、謝文錦(后排右一)等人合影
外國語學社的主要辦學目的:是為來滬的青年提供學習革命理論知識和外語學習(主要是俄語),并在上海共產黨組織領導下進行革命實踐。挑選其中的優秀分子到蘇聯進一步學習馬克思主義學說,為中國革命培養干部。
在外國語學社學習,“一般是上午學俄文,下午除學習外,有時刻鋼板,印傳單,有時還要到工廠聯絡,上街發傳單”外國語學社除教俄文外,還講馬列主義課,有的人“讀的第一本馬列的書就是外國語學社發的《共產黨宣言》。參加社會活動是參加外國語學社學習的重要內容。1920年10月3日下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外國語學社召開會議,發起成立上海機器業工會。會議由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上海機器業工會籌備會書記李中主持,楊明齋先作演講,爾后陳獨秀講話。陳獨秀鼓勵工人“建設一個大力量的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