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是全世界的環境問題。沙漠化打破了中國北方生態系統的平衡,降低了人民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草方格耦合植被固沙模式有效的促進了沙漠化逆轉,遏止了沙漠化進程,探索固沙植被建植模式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驅動過程,對于理解沙地生態系統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認識和了解草方格耦合植被固沙模式及其土壤微生物驅動過程。4月28日下午化學與環境工程系劉王鎖博士在2#113報告廳舉行了“固沙植被建植模式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驅動機制”專題學術講座,參加本次講座的80多名同學,均來自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

講座中,劉王鎖博士介紹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巴彥淖爾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指示精神、黃河 “幾字彎”頂端生態攻堅戰及其地理區位重要性等政策背景,重點介紹了毛烏素沙地南緣草方格耦合植被固沙模式研究背景、不同植被固沙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次生優勢種根際微生物多樣性及其與土壤因子的關系,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EM),闡明了采用草方格耦合擰條錦雞兒和細枝羊柴的兩種豆科植物固沙建植模式顯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通過積累土壤氮素養分與N:P值提高了土壤細菌群落的多樣性,形成了植被-土壤-微生物互作機制,是一種有效的草方格植被固沙模式。

本次講座讓同學們對草方格植被固沙模式有了感性認識,認識到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問題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