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币皇资帤饣啬c的古詩詞,讓后人為之震撼,而古詩詞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這古今中外的文人志士。為培養同學們偉大的愛國情懷,加強同學們對自己的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河套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系禮韻漢服社于2019年3月29日下午,2號教學樓一樓報告廳內舉行“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比賽 。特邀評委生態與資源工程系團總支書記劉易倫老師、團學科張雁明老師、輔導員李俊華老師、系辦公室呂韶利老師、杜雅哲老師及系學生會主席李易則。
在此次演講比賽中,同學們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第一個演講的參賽者是來自生態與資源工程系18級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的袁家喻,他為同學們帶來《不要讓遺憾成為永遠——保護傳統文化》,漢服文化作為中國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隨著西方文化的涌入,傳統文化漸漸被世人所淡忘,發生將漢服認成和服的鬧劇,令人心痛。他呼吁大學生要不斷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及了解,將漢服文化帶給更多人認識。接下來演講的同學是來自18級語文教育二班的王淑娜,她帶來的《文化之文化》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歷史和現代文化之間的關系。她強調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是有著緊密的聯系的,現代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繼承和發展。她表明傳承與發展并進,是當代人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漢語言文學系18級語文教育三班的張心怡的《保護傳統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及18級語文教育一班的張彥霞的《發揚和傳承中國文化》的演講告訴同學們,傳統文化是中國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保護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一句“百鳥朝鳳,敬送亡靈”讓在場的同學為之震撼,不由得想起那部《百鳥朝鳳》,想起那些被快節奏生活下所遺忘的歷史印記,都在18級應用化學張文雅的演講《借百鳥朝鳳來百花齊放》中找到了答案。18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孟繁玉的《弘揚傳統文化》、周璐的《文化不倒國家不倒》及劉浩的《傳統文化需要被繼承》的演講振奮人心,激情的演講使臺下同學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接下來的演講的是18級網絡與新媒體的靳悅,她的《傳統文化之殤》和18級會計一班的張瑛瑛的《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美德》、梁春燕的《傳承傳統文化》,輕柔的嗓音緩緩道來傳統文化的淵源,讓人沉浸在這華夏五千年的光輝歷史中。最后為大家帶來演講的是18級新聞一班的趙蒙蒙《文化傳承在于毫末》以及拔得頭籌的17級護理二班李景玉的《微言傳承》。在演講過程中,主持人與同學們通過古詩詞的互動,讓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傳承之美。
此次演講比賽的舉辦,意在呼吁同學們了解傳統文化時,要傳承文化,同時深化校園文化內涵,創新校園文化、構建適宜學生成長的和諧校園,使學生在系列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讓學生們有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意識和行動。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積極學習先進文化,更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做出一份貢獻,使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文化歷史上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