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成為課程思政的緣起。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并指出“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這一指示把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提升到新的層面,是對課程思政認識的深化。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高等教育作了全面闡述,強調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使課程思政建設方向更堅定、目標更明確,課程思政的認識最終成型。近年來,全國高校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逐步深化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形成生動實踐,結出可喜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帶來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實踐創新,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科學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著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集中概括為“九個堅持”,這為高等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賦予了課程思政理論認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集中體現為“一二三”的框架。“一”是指一個首要問題。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二”是指“兩大根本任務”,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三”是指“兩個體系”和“一個體制機制”,“兩個體系”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一個體制機制”是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一二三”框架層次清晰、邏輯嚴密,闡明了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內在邏輯,為高校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理論認知。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賦予了課程思政方法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要做到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除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定位要調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還要進行方法論意義上的轉變,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教師是高校育人的主力軍,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是教與學關系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教師在育人中的直接主體地位,首先在教師群體中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課程思政是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挖掘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再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對育人的再認識,實現教育者先受教育。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教育者先受教育,是高校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三項基本功,三者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實現教育主體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飛躍,構成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明確了課程思政的精髓要義。課程思政是把課堂作為育人主渠道,推動其他各門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創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這就決定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精髓要義在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決定了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用好“所有課堂”這個主渠道,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生動局面。
實踐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辦學治校方法論的轉變
理論一經群眾掌握,就會成為物質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是高校增強辦學治校能力,構建高等教育現代化治理體系的行動指南。高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形成由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實踐創新。
創新高校黨的建設實踐。課程思政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發揮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形成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的內在邏輯。學校是總體設計者,學院、系(部)是重要推進者,專業(負責人)是直接組織實施者,專業教師是具體實踐者。教師黨支部作為高校黨的最基層組織,要將支部活動與教育教學活動密切關聯起來,實現良性互動,有針對性地解決好課程思政建設初期教師有想法沒思路、想干卻不知道如何切入的難題。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雖然專業負責人、課程負責人是直接的組織者,教師黨支部仍要發揮思想引領、組織協調、服務引導的作用,積極推動和保障課程思政建設,把相關育人要求融入黨支部活動,積極搭建平臺,著力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教師黨支部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破解高校基層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難題。
創新“三全育人”格局建設實踐。課程思政建設為推動“三全育人”格局建設提供了抓手。高校教師的80%是專業教師,課程的80%是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時間的80%用于專業學習,專業課程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最主要的依托。多年的調查表明,80%的大學生認為,對自己成長影響最深的是專業課和專業課教師。高校通過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對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產生輻射帶動效應。高校黨政工團等職能部門通過服務于教學工作,創新途徑、搭建載體,與教學部門一起形成全員育人的局面。高校將思政課作為關鍵課程,堅持思政課、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課、課程思政、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銜接的全程育人格局。圍繞課堂教學主渠道,充分發揮學校、社會、家庭作用,建立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就業基地,形成多方參與的全方位育人機制。
創新師德師風建設實踐。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課程思政建設不是要求教師把“課程”與“思政”簡單拼湊或疊加,也不是課程的“思政化”或者“去知識化”,而是旨在通過打造教師“三項基本功”,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鹽”溶解到立德樹人各門課程“食物”中,實現價值引領、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在課程教學中的有機統一。這其中,“教育者先受教育”是建設難點,“挖掘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是建設重點。教師通過挖掘再融入課程本身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實現課堂教學再設計,本身就是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過程,有利于提升教師踐行師德規范和要求的能力,驅使教師自覺將師德規范和要求融入到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實踐之中,并通過實踐中的不斷反思和持續改進,把師德規范和要求轉化為自己穩定的內在信念和行為品質,更好地教會學生為人、做事、處世的道理和智慧。
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
北京聯合大學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先行先試,全方位行動、有步驟推進,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健全“三全育人”體制機制,使課程思政建設理念在教職工中形成廣泛共識。調查顯示,幾乎所有教師都認為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對自己產生了積極影響,認為自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有明顯提升。
通過課程思政建設,課堂成為育人的主渠道。學校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入手,逐步深化教師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認知和實踐認知。學校黨委加強統籌規劃,各二級黨組織引領指導、組織推動,教師黨支部具體落實、全面推進,廣大教師聚焦“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夯實“挖掘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育者先受教育”三項基本功。同時,從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入手,探索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一體化設計與實施的方案,形成了“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濃郁氛圍,實現育人主渠道由思想政治理論課向所有課堂轉變。
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健全“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學校從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入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和管理體系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同時,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關鍵課程,把課程思政作為全面性基礎性工作,推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與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把立德樹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校各級黨組織、各單位、各部門及全體教職工自覺把立德樹人納入職責范圍,明確育人導向,落實育人要求,發揮好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形成黨政工團全員參與的育人局面。學校建立社會、家庭多方參與的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
通過課程思政建設,立德樹人成為高校意識形態主旋律。意識形態重在建設。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教育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推動立德樹人成為意識形態主旋律。堅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大力加強思政課課程群建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北京實踐、北京革命歷史資源、學校校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作用,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不斷完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和內容體系,形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將立德樹人貫穿工作的方方面面,用黨的建設作保障的育人模式,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培養高水平人才的實踐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北京聯合大學原黨委書記)
(資料來源:《中國高等教育》雜志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