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位于甘肅隴南市,迄今沒有摘掉全國貧困縣的帽子。如,該縣人口29萬,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902元,財政收入僅有1547萬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縣。然而,在腐敗的問題上,王先民卻創造了一個奇跡,硬是在一個不毛之地,撈出了可觀的油水!那么,王先民的奇跡是怎么創造的?人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警示?
王先民貪腐第一招:大權獨攬,廣種簿收。和許多“一把手”貪官一樣,王先民受賄的招數,就是想方設法使權力失去制約。失控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王先民從2006年11月到宕昌任職伊始,就幾乎壟斷了宕昌縣域的政治、經濟、人事、資源、紀檢、司法、財政等所有大權。盡管這是個“不毛之地”,但可以積少成多,依仗著全縣100多個部委辦局,怎么摟也能摟出個百八十萬。每年僅是各部門的“進貢”,這個部門幾千,那個部門幾萬,加起來就是100多萬。
王先民貪腐第二招:抓住機會,大膽出擊。王先民也算是走運, 2008年以來正好遇到汶川地震,國家給予重災區的宕昌投入很多資金用于災后重建,這給了王先民極大的創收機會。王先民見有機可乘,便在重建上動開了腦筋,巧立名目、弄虛作假、多報損失、濫發補助……,幾個回合下來,幾百萬元的重建資金又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王先民貪腐第三招:突出重點,不計其數。在宕昌,只有王先民不想干的、不愿意干的,沒有王先民不敢干的、不能干的。他知道插手工程建設來錢最多,便深入其中大撈特撈。檢察機關查明,在王先民受賄的1500多萬元里,有1300多萬元來自工程建設受賄。如,2006年至2010年3月,王先民在工程建設中,先后收受15名建筑商賄賂款1108.7萬元和價值258余萬元的房產三套。
王先民貪腐第四招: 看錢用人,來者不拒。宕昌很窮,許多干部絞盡腦汁想要離開這塊“不毛之地”。“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為了達到目的,有的官員不惜血本送錢送物。除了送鈔票以外,還有送黃金、古董、字畫的,傾其所有,無所不包。據查,全縣幾乎所有鄉鎮“一把手”都或多或少幾乎都給王先民送過錢、物。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無不例外地作為招待費、修理費、汽油費、買煤款等,拿到財政報銷。在人事調整調動中,王先民收受賄賂款36萬元;另外還對家中362.2萬余元和670克黃金,不能說明合法來源。
王先民貪腐第五招:坐享其成,愿者上鉤。人們都說,貪官病多、節多、喜事多,這話用在王先民身上是再恰當也不過了。這樣貪官就可以坐在家里、躺在床上,等著天上掉餡餅。每年春節、中秋,以及王先民生病住院期間,他的辦公室、住處和病房門前,看望的人都會絡繹不絕,,井然有序。對于這個接近領導的極好機會,誰也不愿錯過。那些想要“扶”正的、想要挪動的、想要項目的,都得抓住機會,前來“燒香”。就在被立案調查當天,王先民還收受一家建筑公司經理賄賂的50萬元。
俗話說,窮者思變。而王先民卻是窮者思貪,這使得他很快從心理上完成了從“心懷僥幸”到“放心大膽”的嬗變,從“不毛之地”榨取了“可觀的油水”。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倒誤了卿卿性命。有人作過統計,在王先民任職的1212天內,共斂財1556.8萬元,平均每天受賄超過1萬元,可謂是“日進斗金”。正當王先民洋洋得意的時候,卻不知自己正在一步一步邁向毀滅。多行不義必自斃,因為他想的、出的都是陰招、損招、歪招、怪招……,等待他的只有自取滅亡。 “廉雖不能保一世富貴,卻能享一生平安;貪雖能創一時逆境,卻難得一世安寧”,這是我們每個共產黨人都必須牢牢記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