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牢記,我們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行使權力就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絕不能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各級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摘自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聞背景
都潔,女,45歲,博士。2007年7月,太原市面向全國公開選拔7名縣處級正職領導干部人選,時任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科技局副局長的都潔,在激烈的角逐中勝出。2007年10月24日,都潔被任命為太原市水務局局長。
2010年初,群眾向紀檢監察部門舉報都潔貪污受賄等問題。2010年4月,太原市紀檢部門展開調查,其經濟問題 “浮出水面”。2010年11月5日,都潔因涉嫌貪污罪、受賄罪被太原萬柏林區檢察院批準逮捕。2010年12月,萬柏林區法院一審以其受賄35萬元、貪污26.88萬元人民幣,判處有期徒刑15年。都潔不服,提起上訴。2011年6月3日,經太原市中院二審裁定:維持一審判決。
都潔之所以沒有通過“廉政考試”,是因為自恃是“一把手”,把組織上的信任當成可以凌駕一切的特權
公選干部是一種好的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應把“德”字放在首位
記者:博士、教授、局長、囚犯,都潔的人生軌跡可謂跌宕起伏。一個過五關斬六將、學富五車的女博士局長,緣何沒有通過“廉政考試”,任職不滿3年就墮落成階下囚?
賈桂梓:同為省政協委員,之前我們都認識,都潔的犯罪發人深省。不可否認都潔頗有才華,她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不是因為知識不夠,是其沒有建立起對黨紀國法的基本認同。她是位民主人士,因此局里有專職的黨委負責人。一次,局黨委召開黨員大會,都潔知道后大發雷霆,竟說:“我沒同意,你們怎么能開會?馬上停下來”。學歷再高、知識再多,但法紀底線太低,甚至低于普通百姓,就會走上犯罪道路。
記者:“我買房子,還差20萬元。”這是都潔第一次索賄的情形。私底下,許多人把這種行為看作是其不成熟、幼稚的表現。您如何看待這種行為?
賈桂梓:從都潔的罪行中,我們看到,其實不是她政治上不成熟,是她自恃比別人讀的書多,又是局里一把手,把組織上對她的信任當成可以凌駕一切的特權。她之所以赤裸裸的索賄,沒有一點廉恥感,實際上是一種猖狂,是無視黨紀國法。在她的骨子里認為,黨紀國法是用來約束老實人的。如果沒有反腐人士堅持不懈的舉報,也許她還會藏匿下去。
記者:古人講:學而優則仕。似乎書讀好了,就可以去做官,就可以做個好官,甚至很多人認為讀書的目的就是為做官。都潔的蛻變讓我們看到:能做好學問的人,并不一定能做一個好官。
賈桂梓:這位通過公考上來的“博士局長”在位沒滿3年,就因腐敗而落馬,著實令人痛惜。選拔任用領導干部應該德才兼備,改革開放以來,領導干部較之前知識性、專業性明顯強了,但構成中部分領導干部缺乏在一線的鍛煉。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都潔在國內外和書本上學了不少東西,但缺乏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公選干部是一種好的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但還應把“德”字放在首位。這個案例警示我們在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時候,除了堅持知識化的同時,還要看其對黨的執政綱領的認同感,看其心靈深處是否有對黨紀國法的敬畏。
職務犯罪人員之所以得逞,主要是缺乏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現有監督手段尚不完善,實踐中存在弱監、虛監、空監的現象
記者:目前職務犯罪呈現何種態勢?
楊力:就太原市來說,近3年職務犯罪的受案數和受案人數呈上升趨勢。2008年為106件、139人,2009年為117件、176人,2010年為132件、160人。
記者:有人說,如果都潔不進官場,她或許可以成為一名有成就的學者……到底是權力讓她變得腐敗,還是貪婪的人性使然?
楊力:都潔之所以走向犯罪的深淵,主要是因為世界觀、價值觀的錯位而形成腐敗的權力觀。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一些公務人員特別是個別領導干部放松了世界觀改造,價值取向發生錯位,有些人把市場經濟的等價有償規則引入公務活動,追求回報,使得權錢交易的價值觀念在這些人的頭腦中得以滲透,這是貪污、受賄、瀆職等職務犯罪產生的主觀原因。當然,缺乏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應該說是滋生職務犯罪的客觀原因。
記者:即使通過層層選拔上來的領導干部之前是好的,但人是會變的,誰來監督約束?
楊力:對于公選出來的干部的后續管理,應該說存在放松或不到位的現象。公選干部往往是“三級跳”,有的從一般干部走上領導崗位,有的從較低職務連升幾級。面對崗位的變化,權力的增大,一些人容易忘乎所以,私欲極度膨脹,如果監督缺失,就可能滋生腐敗。因此,對干部除了委以重任外,更要加強監管,把他們的才能最大可能地發揮出來。
記者:目前在約束、監督公務人員廉潔從政方面,我們在機制、規范和管理上還有哪些不足?
楊力:由于新舊體制的更替,我們的監督機制在制度、規范和管理上難免存在漏洞,監管力量不足,監管力度不夠。尤其是各種監督體系還未完全理順,監督機構的權威性、獨立性尚未完全確立,監督手段尚不科學、完善,實踐中存在弱監、虛監、空監的現象,這也是近年來職務犯罪屢禁不絕,甚至有所抬頭的一個主要因素。
監督不是對干部的不信任,而是對領導干部最好的愛護無論做學問或是做官,首先要講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
記者:每個公選的領導干部,實際上都經過了層層篩選,在業務測試的同時,也經過了道德品質方面的考察。為什么還會出問題?
王曉東:腐敗現象人人深惡痛絕。但組織進行用人考察時,講好話、講優點的多,講缺點的少。分析其中緣由,一種可能是成人之美,另一種可能是想走一個人,就會騰出一串的位子。實際上,在對擬提拔的領導干部考察時,組織部門就是給我們一個表達、參與、監督的權力,不說真話就是放棄權利。試想人人都說這個人德行不好,組織上肯定是不會用的。
記者:失去監督的權利必然導致腐敗,需要從制度上構建“防火墻”。
王曉東:是的,監督不是對干部的不信任,相反一個嚴格的監督與約束機制是對領導干部的最好愛護。作為物價執法部門,也常會遇到有說情的。今年,我們創新性的實行了回訪信封制度,就是每到一個回訪單位,將一封不具名已付郵資的信封放到被查處單位,被查處單位可以直接將所反映問題寄回市物價局監察室。截至目前,我們已抽查去年60%的案件,尚未發現一例不廉潔行為。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做學問、做官、做人之間關系的?
王曉東:其實,做學問與做官并不矛盾。學歷高低與是廉是貪也無必然聯系。如果說有聯系的話,學歷高的人應該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畢竟讀書越多,接受的教育越多。古代讀書人尚講究無論是居廟堂之高,亦或是處江湖之遠,都憂國憂民,放眼海內,胸懷天下,何況現在呢?做人,要做好人;做官,要做好官。做學問或是做官,首先要講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應該有更高的覺悟和境界,這就是牢記黨的宗旨,永葆政治本色。
【觀點集萃】
賈桂梓:都潔之所以沒有通過 “廉政考試”,是因為她自恃是局里一把手,把組織上對她的信任當成可以凌駕一切的特權。
楊力:實踐中存在弱監、虛監、空監的現象,這也是近年來職務犯罪屢禁不絕,甚至有所抬頭的一個主要因素。
王曉東:做人,要做好人;做官,要做好官。做學問或是做官,首先要講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