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盡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筆科研經費的教授群體可能淪為新的腐敗高發人群?!北本┦泻5韰^人民檢察院一位檢察官日前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發出警示。(新華網)
教授也成為高腐敗人群,形成了“窮教授”和“富教授”之分,在學生中他們也就是“窮爸爸和富爸爸”之別,這是公開的秘密。原因是在“吃經費”中在受賄、貪污、挪用公款,存在于“行政后勤服務、圖書資料購置、科研經費使用三大環節。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腐敗生態鏈條。
其漏洞主要在于,制度形同虛設,監督軟弱無力,科研經費跑冒滴漏驚人。高校比較注重經費的審批和下發,但是如何使用監督乏力,一些教授可以隨意支配,甚至采取虛假簽名,巧立名目,繞過監督,套取經費。腐敗也就在這樣的生態中頻頻發生。
法律意識淡薄,思想上把經費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學業有專攻,這些教授專家的法律意識普遍淡薄,誤認為自己爭取的經費,就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不知道是公共財產,而且這稱一個比較普遍的共識,任意套取、使用、貪腐經費,不認為是嚴重的違法犯罪問題,不少人到了被告席上才翻然悔悟。補課,對教授們大有必要。
防腐反腐教育有缺陷,對這些擁有大筆資金的教授,學校只側重科研項目管理,警示教育沒有跟上,導致他們膽大妄為,根本不當回事,甚至有的學校紀委在犯案后還在提出從輕處罰建議書??梢娊淌诔蔀楦吒瘮∪巳海c我們防腐反腐教育教育的漏洞有著一定關系,如果我們的警示教育進了教授圈子,憑他們的智商,遏制腐敗還是有可能的。
教授成為腐敗高發人群,說明反腐防腐的任務艱巨,也揭示了一個老問題新現象,那就是不僅重權有可能腐敗,權小錢多也可能滋生腐敗,特別是那些有權支配錢財的環節和部門,更是腐敗滋生的高危領域,他不因為你的身份而減輕、而消失,就像毛主席說的灰塵你不打掃,它是不去的。反腐倡廉教育有必要在教授們中加強。存在的漏洞要盡快打上補丁。不僅是對教授的保護,也是提高我們教學和科研質量的需要,腐敗不僅損害政權,也會損害我們的科研和教育,警鐘必須常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