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拔是福建省南靖縣人,道光年間考中進士,一生為官清正廉明,恪盡職守,被稱為“清廉進士公”。
張金拔在書院掌教時,他的小孫子經常跟著他一起出門,仗著他的聲望和地位,不免年少氣盛。有一天,他的孫子在街上游逛,走進一家陶瓷店,價錢問了個遍卻一件也不買。店家認為這個少年顧客并非誠心,便不再搭理他。張金拔的孫子覺得店老板瞧不起他,一怒之下把店里的陶瓷砸了個稀巴爛,揚長而去,臨出店門時還很氣盛地說道:“本少爺是南靖張家的,我爺爺在書院當教諭。”這件事很快傳到張金拔的耳朵里,他親自到陶瓷店道歉,好言安慰店家,叫他把店里的損失登記一下,待他查明情況再作處理。回到家里,張金拔嚴查此事,他的孫子不以為然地說:“這店家勢利眼,我一時性起,把店砸了。”張金拔十分震怒,狠狠訓斥孫子說:“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像你這般蠻橫囂張,將來何以成大器,又怎么做人?”第二天一早,張金拔親自押著小孫子,叫他當眾跪在街上,向店家賠禮道歉,并按清單賠償店家損失,分文不少。
張金拔畢生勤奮治學,博學多才,尤善詩文,可惜遺著多散佚,現僅存幾副楹聯。這些楹聯多為教人立身處世、立志敬業,既是張金拔的人生感悟,也飽含著對族人、子嗣的諄諄教誨。例如,勤和樓的“勤與儉治家上策,和而忍處世良規”,裕光樓的“裕后品詩書執理,光前化孝悌力田”,三省樓的“三味詩書兼子史,省身忠信興師傳”,永貴樓的“永要剛強毅氣,貴有奮斗精神”等楹聯,雋永深遠,成為教育子孫后代的“楹聯式”家訓。
時至今日,“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深耕沃土植新苗,崇文尚德振家聲”等留給子孫后代的家訓楹聯,仍懸掛在張金拔故居南歐村植槐樓中廳內,成為后世之人的行為準則。(陳躍虹 楊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