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5/C7/4A/8425A56F9A3BCB75655CF707560_822AF231_1066FD.jpeg?e=.jpeg)
近日,看了報上兩條消息:一則是焦裕祿的次女焦守云在談到如何繼承父親遺志時,提到一句鏗鏘的自勉警言:“決不能因為父親的事跡閃光,我就心安理得地去沾光!”另一則是當年孔繁森獻身雪域高原后,有企業向其女兒所在班級捐款,孔玲說:“人家捐資,是由于對我父親的尊重,而我不能因為是孔繁森的女兒就享受這樣的禮遇?!庇钟须娨暸_找到孔玲商量,要拍她的電視專集片,片名都確定了,孔玲沒答應。她希望以平常心態對待因父親而帶來的榮譽。她告訴記者,對她來說,父親將永遠是一筆精神財富,但絕不希望只以“孔繁森女兒”而立于社會。
多么好的回答啊!焦守云、孔玲的“不沾光”精神,不是一般的謙遜之舉,而是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一種不同凡俗的品質和自強自立。這“不沾光”精神,提出了一個人們習以為常卻值得深思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但每個人的歷史只能由自己書寫。自古雖有“老子英雄兒好漢”的習俗,但實踐證明,“老子英雄”是父輩的榮耀,兒女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如果兒女不能自強自立,絕對是沒有出息的。焦守云、孔玲的可貴之處正在于她們清醒地認識了這一點。在她們看來,自己只有繼承父親精神財富的義務,而沒有靠父親英名謀取私利的權利。正所謂: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花盆里長不出萬年松,靠祖蔭安身立命的人大多沒有好結果,遲早會走下坡路不可。
事實上,生活中一些“沾光”的后輩,信奉“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比比皆是。當下一些“官二代”“富二代”“商二代”,做出許多為非作歹、傷風敗俗、出格丟人等不光彩的事情也不乏其人?!袄献痈锩鼉汉脻h”“朝中有爹兒做官”“躺在老子功勞薄上吃等食”“搭車漲價”的現象也不是個別。盡管如此,我們一些為官掌權的父母仍對兒女有求必應,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倍加呵護,千方百計利用其地位、權力和名譽,竭盡為兒女謀福祉而“操心勞碌”。遇事為兒女“活動活動”“聯系聯系”“疏通疏通”;犯事替兒女“寫寫條子”“打打招呼”“走走后門”,不愿意把兒女放到艱苦環境中見世面,經風雨,生怕兒女吃苦受累。在一些地方,有人不就靠“某處長的兒子、某書記的女兒”之類招牌,辦成了不該辦的事嗎?顯然,這些人都是把“沾光”作為自己進步的階梯,靠沾光來為自己鋪平道路。江蘇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少麟的獨生子趙晉外號“趙衙內”,身家百億。別看小小年紀的他,今年才42歲,但神通廣大、活動能量相當驚人。他長袖善舞,倚仗其父權勢變現,結交的達官貴人遍布全國。試想,這小子要不是“沾”他老子的“光”,“頭緒”會有這么大?其“關系網”、“互聯網”、“腐敗網”能有如此“發達”,猖狂到極致,早早地實現了“商業帝國夢”?這種“貪二代”在“貪一代”培植下的“衙內腐敗”現象,不正是一本典型的反面教材嗎?
其實,如此“沾光”,不僅給父輩抹黑,助長了兒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依賴心理,而且不利于兒女道德品質的塑造和獨立人格的養成。一言蔽之:害已誤子!
為什么不去輕視或干脆蔑視那些不光彩的沾光之舉呢?“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這是何等自豪,何其暢快!
要知道,借來的光不明,沾來的光不亮,只有自己發光才閃爍,還是靠自己的力量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培育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和榮耀吧。對此,焦守云、孔玲作出了響亮的回答,我們為什么做不到呢?
來源:內蒙古紀檢監察網 2016年10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