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黨員干部,為群眾辦事理應以一個“熱”字當頭,但面對私情私利,則必須敢于拿出一股子“冷”勁來,在各種人情和私欲面前守好底線,才能坐得直、站得穩、行得遠。
面對物質利益的誘惑、面對身邊人的請托說情、面對各類違紀違法現象,黨員干部必須做到疾惡不懼、不講情面,這既是對正直公道價值觀的維護,也是對黨紀國法底線的堅守。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被人們認為秉公辦事、不講情面的正派官員。《明史·周新傳》記載,“敢言,多所彈劾。貴戚震懼,目為‘冷面寒鐵’。”明代監察御史周新正直敢言,不畏權貴、善于斷獄,不論皇親國戚還是達官顯貴,只要行為有所不端,一律上書彈劾,朝中官員都對他非常畏懼。周新在浙江任按察使期間,為查辦案件而假裝成平民,故意觸怒縣令而被關入大牢。通過這種方式,周新在獄中收集到了縣令收受賄賂、勒索錢財等犯罪證據,最終“縣官慚懼,解綬而去”。
然而,面對各種“疾惡”,要想做到無所畏懼也絕非易事,首先要保持定力。畢竟,身在官場,難免會面對利益、權力等各種誘惑,甚至是來自別有用心者的“圍獵”。據《漢書·鄭崇傳》記載,尚書令趙昌佞諂,素害崇,知其見疏,因奏崇與宗族通,疑有奸,請治。上責崇曰:“君門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對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鄭崇這一句“臣門如市,臣心如水”,可謂擲地有聲、鏗鏘有力。試想,若不是鄭崇自身做到了心如古井,不為利害所動、不為私心所俘,又如何能夠面對宦海沉浮,而做到波瀾不驚呢?
唐代柳宗元曾說,“守正為心,疾惡不懼。”此句意在告誡為官者,任何時候只要恪守正道、胸懷正氣,就能不為各種歪風邪氣所染、不被任何旁門左道所迷惑,就敢與各種不良現象、奸邪小人作斗爭。史書記載,明代番禹縣令道同為官清廉,執法嚴格。永嘉侯朱亮祖出鎮廣東時,收受賄賂、貪贓枉法,多次想要利用權勢使道同屈服,但道同不為所動,秉公執法,維護了律法的尊嚴。
然而,在公義與私利、人情與原則之間要做出正確選擇,特別是對待親屬也能堅持做到“守正為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代陳執中辦事悉心盡瘁,向來不徇私情。在其任宰相之時,他的一個女婿懇求他給自己謀一個好的差事。陳執中斷然拒絕:“官職是國家的,不是臥室箱篋里的物品,你雖然是我的女婿,也不能隨意拿取。”如此看似無情無義,實則是“守正為心”的表現,表明了為官者對權力和職責的敬畏之心。
共產黨的干部,有很多是“守正為心,疾惡不懼”的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曾經多次“板著臉”要求家人,對任何人的請托都要明確拒絕,不要添亂,不要壞了規矩。但在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面前,他卻始終“俯首甘為孺子牛”。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之下,原本沒有工業基礎的政和縣一躍成了福建的省級經濟開發區。
作為黨員干部,為群眾辦事理應以一個“熱”字當頭,但面對私情私利,則必須敢于拿出一股子“冷”勁來,在各種人情和私欲面前守好底線,才能坐得直、站得穩、行得遠。(余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