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機電工程系于新海博士申報的“北斗機載設備關鍵電路與器件雷電電磁脈沖效應協同仿真與實驗研究”項目獲批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直接費用資助22.50萬元。該項目實現了機電工程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零突破”和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信息科學上的“零突破”。
據悉2019年3月1日至3月2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項目申請240711項,經初審和復審后共受理236998項。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項目管理辦法以及專家評審意見,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資助面上項目18995項、重點項目743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03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7966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00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45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延續資助)23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960項、部分聯合基金項目(NSAF聯合基金、天文聯合基金、大科學裝置科學研究聯合基金、民航聯合研究基金和鋼鐵聯合研究基金)235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自由申請)82項,合計41752項。
于新海,1987年生,山東煙臺人,河套學院機電工程系教師,博士,2010年本科畢業于山東大學,碩博就讀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現任河套學院機電工程系物理教研室主任、自動化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致力于電磁環境效應、器件與電路可靠性、新型材料與器件等研究方向的具體工作。主要承擔《電路原理》、《數字電子技術》、《檢測與傳感技術》等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本學年完成教學工作量232學時。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校級科研項目3項,主持校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1項(已被推薦至自治區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立項項目)。近年來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MC》《Materials》《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Letter》《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Chinese Physics B》《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電訊技術》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SCI、EI檢索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編寫著作1部。2018年10月榮獲巴彥淖爾市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2018年11月榮獲河套學院機電工程系青年教師基本功技能競賽三等獎。
于新海博士在做學術講座
于新海博士在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化實務會議上 左一
還了解到,于博士的《檢測與傳感技術》2019年被評為院級在線課程,已被推薦為自治區在線課程;民航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基于RTCA DO-160G的ADS-B機載設備射頻敏感效應及機理研究》正在公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