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線的第三篇解讀,主題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大大為青年‘扣扣子’”。習總書記使用了生動的比喻來講道理:“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
記者相應采寫了清華大學的實踐,展示該校通過倡導青年的好活法,潛移默化地把核心價值觀滲入了大學生的心田。
解讀: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
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以下幾點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
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
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
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順利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懷疑動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寶貴人生。
石磊(共青團南京市委副書記):不管學歷高低,能把村里這些小事辦好,就是本事。頂著清華學子的光環,也不一定就能當好“芝麻村官”。
郭文清(河北省邢臺縣皇寺鎮韓梅花村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應當堅定自己的信心,扎根農村,在利用自身優勢服務農村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有為”比“有位”重要。
@煮書品茶:成功,就像兒時上學,你必須先從幼兒園開始,逐漸到小學、中學、高級中學、再到大學。
@漫天飛絮2013:珍惜美好青春,別讓青春留遺憾!
@列車有漂泊的影子:不奮斗!不青春!
@長三郎:和平、合作、發展永遠是世界的主流、時代的潮流!支持總書記!
【經典案例】
標題:筑夢清華 扎根社會
——清華大學共青團創新思想引導工作方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崔玉娟
這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項跨國公益行動——“青年志·中國夢·非洲情”清華大學中非志愿團赴肯尼亞志愿服務與青年交流項目。
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項目,源于清華大學2010級本科生王展碩大三時只身前往非洲的考察,源于學生的自發組織。
去非洲做公益是7名來自不同專業同學的夢想。做永久的中國空間站,做能幫助殘疾人的鋼鐵俠,振興大連足球,去法國學西點制作……很多學生的夢想天馬行空。“在清華,每個人的夢想都被尊重和認可,并總能從學校尋求到支持。”外文系2011級學生陶曼麗這樣告訴記者。
“從2012年開始,清華大學團組織以‘我的中國夢’為主題引導學生深度觀察和了解社會,有視野,有事業,有責任。”清華大學團委書記趙博說。
“新生夢想秀”直面“夢想迷茫”
清華大學機械系2014級新生入學后,經歷了一場特殊的儀式:把自己的夢想封存在時間膠囊里,輔導員在第二現場——校園里某個保密的角落,通過視頻向同學們直播他和幾名同學將時間膠囊埋在校園的場景。“希望一年之后同學們看到自己的巨大進步。”輔導員楊碩在最后一個鏡頭里這樣對同學們說。
這是機械系“新生夢想秀”活動的一部分。2013年,清華大學團委發起這個活動,各院系團委分頭組織。今年9月16日,29場夢想秀集中開展,同學們通過演講、話劇表演、相聲等各種形式展現自己的夢想。
“同學們在高中時候的夢想是考上清華大學,一旦人生前18年的夢想實現了就會進入夢想茫然階段,如果在這個時間夢想得到啟蒙,有助于同學們規劃自己未來一段時間的人生。”清華大學團委組織部輔導員徐詠雷說。
這個規律在清華大學水利系大一新生衛瀟的身上得到印證。他的夢想是“做一名工程師,像外公一樣。外公當年剛到宜昌時,那里沒有電,他參與修建了幾十個電站。”衛瀟對水利工程感興趣,特別是對橋梁方面,經歷了夢想海選,他在夢想秀活動上展示了自己的夢想,“開始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在準備這個活動的過程中,當夢想變成白紙黑字的時候,信念更堅定了。”衛瀟在夢想秀現場的演講感動了好幾位在場的老師。
“即使隱姓埋名、扎根戈壁乃至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夢想的力量。”公管學院碩士研究生楊文輝看完話劇《馬蘭花開》后這樣說。這是一部以講述兩彈元勛、清華大學校友鄧稼先為祖國核武器事業嘔心瀝血、忘我奮斗的話劇,數十位清華師生參與到劇本的創作過程中,演員都是清華的學生。該劇在首輪4場公開演出中,每場能容納1800余名觀眾的新清華學堂一票難求。
這部話劇與新生夢想秀活動,都是清華大學團委“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活動中,清華大學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名列前茅的時事大講堂活動也是不可或缺的。
時事大講堂由校團委直接指導,2004年發起成立,到現在已經開展了155場講座,定位是引領同學們關注時事政策、國際熱點,邀請的嘉賓有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軍隊將領、社會知名人士。
這個看起來“思想引導”意圖很明顯的活動為什么能在微信上吸引到2.3萬“粉絲”?時事大講堂負責人、2014級博士生王福山說:“我們團隊成員按照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社會民生分為4個組,長期關注新聞時政、學術界觀點;每次講座完畢,都會回收宣傳單,參加活動的同學會反饋他們的意見,這些舉措確保了活動的針對性。”
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后,時事大講堂第一時間請到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做講座,清華建館報告廳600人的大教室,全場爆滿,“有些畢業的老學長專程從上海乘飛機來聽講座,講座開始后,還有很多學生在門外排隊”。
讓夢想發芽
清華學生之所以如此關注時事,是他們認為這與就業、未來規劃密切相關。王展碩一行選擇非洲目的地肯尼亞,這一決定是基于一個時事信息:2013年8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肯尼亞總統肯雅塔時強調,雙方要鼓勵文化、旅游、青年、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交流合作,共同辦好兩國建交50周年慶祝活動。
出發前,王展碩一行舉辦了一場“行健發布會”,邀請到肯尼亞祝華大使金陽久伊作為發布會嘉賓,王展碩一行7人赴肯尼亞開展志愿活動的經費是中非工業發展合作論壇幫他們從企業爭取到的,志愿者此行相關活動還與東非著名的內羅畢大學開展了合作。
王展碩尤其感謝學校和團委提供的平臺。“首先是老師們的信任,我們才能成行,其次,在對外聯絡,尤其是通過官方途徑聯絡時,如果沒有老師愿意對我們豎起大拇指的話,很多組織最初的態度是猶豫的。”
赴非洲志愿者事實上被納入了清華大學“實踐夢想計劃”。根據該計劃,清華大學團委面向全校征集實踐夢想,學校團委對每個實踐夢想團隊支持經費1萬元,為每個團隊配備一名社會實踐導師。同時,清華與100家京內外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踐地。
校團委實踐部輔導員江宇輝說:“針對優秀項目鼓勵長期化、項目化運營,可成立社團或社會NGO,引領全國大學生實踐活動的方向”,團委提出的口號是“行動,讓改變發生”。
清華大學清源協會現在就已經做成了一個產品——生物慢濾池,這是一個飲用水過濾裝置,清源協會的同學已經在寧夏麻黃山村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廣1300多個,并已在山西、河北、四川、青海等地開展調研,更大面積推廣。
談到共青團的力量,法學院大三學生張琦琦感觸更深。今年暑假期間,她通過實踐夢想計劃申報了赴新疆克州阿合奇縣藝術支教與主題調研實踐。張琦琦一行在當地少年宮開設了鋼琴、書法、手工、攝影等8門課,為期一個月,在一個人口數只有4萬的邊境縣城,把點滴努力播撒到181個家庭。這個團隊有兩支隊伍接力開展活動,每批14名隊員,來自5所學校,“還有上海和南京的大學生”。
其實,2013年暑假,張琦琦就計劃組建這個團隊,自己打廣告招募,招到了9個人,但是,“今年,校團委實踐夢想計劃通過微信、人人網等集體‘打廣告’,很多外校的學生也來參與”。
這次實踐“小有成就”后,張琦琦做了一個決定,要拿出5年的時間到新疆基層的公共服務部門工作,做一名援疆干部。
給夢想插上高飛的翅膀
2014年,清華大學2010級水利水電工程系的江白加措選擇了回到家鄉基層工作。擇業時,江白加措簽約西藏區委組織部參加選調。在地域選擇時,他放棄了位于山南經濟條件較好的貢嘎縣,毅然奔赴條件更艱苦的日喀則。
“清華大學學習和生活對我思想影響很大。”江白加措一直在校團委工作。他回憶,從“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的號召,到“入主流、上大舞臺、做大事情”的激勵,“我想既然上了這所有名的學校,接觸全中國最有名的大師們,不應該僅僅滿足于現在過幸福的生活。”
江白加措現在在當地水利局工作,為老百姓修水渠、修水塘,他說:“不僅要自己過得幸福愉快,還要讓別人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已經下定決心,熟悉情況后,要下鄉工作。
“一方面鼓勵有自己的夢想,另一方面要了解普通人的夢想。”校團委書記趙博說,這是清華共青團以“我的中國夢”為引導設計的一系列活動的初衷所在,最終是要“給夢想插上高飛的翅膀”。
“未來興趣團隊”就是一個給夢想插上翅膀的探索。
清華大學共有15家未來興趣團隊,“未來通信”、“未來航空”、“未來城市與新能源”……在這些團隊后面支持的企業是波音、東芝這些大型跨國企業或者重點研究機構,學校團委是紅娘,這些企業每年向學生團隊支持10萬~30萬元的研究經費,向學生提供硬件、技術等支持。興趣團隊也有嚴格的機制,從跟著原有項目做到承擔種子項目,從聯合立項到團隊核心項目,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鍛煉。“未來航空”興趣團隊有一個作品,現在已經發展到第11代,這是一個通過舵機完成轉向的飛行球,飛行球3年前誕生,現在由馬來西亞留學生林家靖負責項目進展。
“大家在這樣的團隊中增強了學術上的自信,尋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學,體驗做企業CEO。”劉宇說,有些想法近乎瘋狂,但是也能申請到專項資助。未來汽車團隊設計了一個沒有方向性的充電樁,汽車不論在哪個角度都能充電,這個成果直接促成了汽車系和中興公司的“清華無線充電汽車項目”。
“資金、導師、場地方面的全面匹配和投入,讓同學在有學術志趣的情況下敢于和勇于參加挑戰。”校團委科創中心主任劉宇說,各院系也在做院系層面的科創俱樂部,成為新風尚。
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的主演、2010級博士生梁植說:“鄧稼先等中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中國夢’是希望中國能夠強大起來,而我們的夢想是繼續演繹他們的故事,讓祖國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