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指示精神,推進我系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落實我系課程思政系列活動的安排部署,10月22日下午,漢語言文學系在七號樓322教室開展課程思政系列第一次示范課。本次示范課共兩節,分別由林海、沈春鵬老師擔任主講,漢語系全體教師參與觀摩。
林老師主講的課題為“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李清照詞賞析”。林老師由李清照的生平展開,談到她熱愛家鄉卻半生飄零,接著將李清照詞的創作分為三個階段,在具體的作品中挖掘蘊藏的思政元素。林老師指出,飄零南方的經歷使易安詞變得“厚重”,家國情懷是這一時期詞作的鮮明主題。
沈老師主講的課題為“文學作為審美意識形態”。沈老師由意識形態的概念講起,繼而梳理意識形態的流變過程,并引用斯洛文尼亞作家齊澤克的話表明:時至今日,“我們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在闡明意識形態的同時,沈老師又從個人角度與社會角度著重分析了審美的內涵。
聽課教師對兩位老師的精彩講述做出點評:兩位老師都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對于專業概念、問題的闡釋能夠做到深入淺出、鞭辟入里,并完成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提煉,在授課時體現出較高水平的思政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