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學院加快內涵式建設、持續打好打贏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的關鍵一年。為順應學院發展形勢,提升學術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活躍校園學術氣氛,2020年10月至12月,漢語言文學系以“明德慎思揚學術之帆,薪火相傳啟創新之航”為主題,先后舉辦、參與多場學術交流活動。活動期間,我系力邀9位專家開展講座6場,參加學術論壇2場、線上線下學術會議30余場,發表論文5篇,大會主旨報告2篇,論壇研討3次,參與學習、交流的總數超過1000人次。在追蹤學術前沿、拓寬學術格局的同時,學院在區內外影響力逐漸擴大,美譽度不斷提升。
一、請進來,接踵學術新動態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先后邀請多位學界翹楚蒞臨我院,其中包括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教育部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帶頭人、河北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學科新聞學帶頭人白貴教授,內蒙古自治區“321”人才工程一層次人才、內蒙古大學“513”人才工程一層次人才、內蒙古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樹新教授,國內媒介人類學研究領軍學者、云南大學新聞學院孫信茹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李亙博士、張瑞坤博士、徐精繁博士,巴彥淖爾日報社要聞部王劍主任等國內學者為我院師生帶來9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此中既有學富五車的耆老名宿,也有卓有成績的中青年學者,還有嶄露頭角的博士研究生。他們依次開展的學術報告,主題新穎、內容豐富,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激發和帶動了我院師生極大的興趣與熱情。報告期間,講者與聽者的良性互動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白貴、李樹新、孫信茹教授開設講座
我系學生與巴彥淖爾日報社要聞部王劍主任展開對話
二、走出去,交流開拓新思路
2020年,我系教師以團隊和個人方式積極參加多場國內重要會議
和論壇。李敏霞主任率隊一行6人參加“首屆黃河流域語言文化與中文教育研討會”,鞏建文老師進行大會主題報告,李敏霞主任、王敏老師、錢聰老師、朱艷茹老師做小組發言。李敏霞、王敏、風罡、張瑋老師應邀出席“內蒙古首屆語文教師教育高端論壇”,王敏博士代表河套學院漢語言文學系作《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探析》大會主旨發言,系主任李敏霞教授就河套學院師范類專業應用轉型發展的經驗與困惑與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李敏霞、王敏、張瑋、風罡四位老師出席“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第九屆代表大會暨2020年學術研討會”并參加分論壇研討。
我系參加學術會議并與與會代表積極交流
李敏霞教授參加“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
壇”,王敏博士參加“第九屆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張瑋老師應邀參加“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十一屆學術年會”并參加分論壇研討。在系列學術會議中,我系教師積極參與互動,表達學術觀點,擴大學院學術影響力。
三、沉下去,服務地方新模式
金思琦老師應邀參加“2020年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內蒙古服飾和蒙古族配飾項目傳承人研修研習班”并就“網紅經濟下直播電商與地區品牌推廣”做專題報告,助力地方文化傳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金思琦老師服務地方做專題報告
四、連起來,延攬學術新資源
我系與陜西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陜西師范大學語言資源開發研究中心簽約成立河套學院分中心,與陜西師范大學實現深度合作,共同搭建高層次學術合作平臺。雙方實現聯合協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深度挖掘黃河幾字灣流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積極開展黃河幾字灣地區方言與文化的調查研究,服務兩校學科發展,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力爭產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聘請河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白貴教授為我院客座教授,助力新聞傳播學科發展、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凝練學科發展方向、擴大學院學術影響力。
五、提起來,聚集科學研究新動力
2020年,我系獲批自治區級科研項目6項,院級科研項目5項,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5項,發表論文32篇,其中核心4篇,出版著作5部(全部是副主編)。
高質量的學術交流是形成良好創新學術氛圍的基礎,也是提升辦學水平的重要條件。2021年,漢語言文學系學術交流活動將繼續秉持“明德慎思、薪火相傳”的理念,沿著 “重視質量、促進發展、擴大影響”的方針,開拓學術格局,營造學科發展軟環境,不斷推動新文科建設、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助力學院內涵發展。
2020年度部分學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