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療法,作為治病的一種療法或輔助療法,幾乎對各種慢性病、心理疾病患者,都有一定的解悶、排憂、疏導、怡情功能。
讀書不但可以使人增長知識,充實自我,而且還是一種治病方法,俗稱“讀書療法”。
讀書可以治病,在我國古代早就有記載。漢朝的劉向曾明確指出:“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也。”人的見識多了,境界就高,心胸寬闊便能自行化解各種憂思煩緒,心態就自然樂觀,達到祛病棄癥、心身健康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也指出,好的書籍、文章、詩歌,宛如心理疏導的醫生,高尚情操的導師。人們常讀之,顯然是一種精神食糧,可防止空虛,助人消除煩悶,解開憂郁,忘卻痛苦。
閱讀不同感情色彩的文章書籍,能解除煩惱,淡化抑郁。
古典詩歌形式短小精悍,易于朗通。在詩歌的韻律和意境中,血液開始升溫,細胞開始活躍,心開始蕩漾起波紋。
哲理散文和抒情小品,以其簡潔靈動的文字,將情、友情、親情在作者的筆下延伸,做人與求知的道理在字里行間得到演繹。其對生命感悟的獨特,會讓內心迷茫無助者感覺到人生豁然開朗,從而學會自我反思、自我鼓勵、自我啟迪,于“潤物無聲”中豐富了精神世界,塑造了美好人格。
讀書療法有益心身健康的機理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用進廢退”。多讀書、勤動腦,可使腦細胞老化減慢,可保持頭部血液流暢,能使人的腦細胞新陳代謝加快。
其次,調節情感。讀書具有調節情感,解除煩惱、抑郁的功能,可使思想得到陶冶,智慧得以開掘;可使心靈得到凈化,排除各種私心雜念,胸襟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