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體制機制 |
領導體制 |
1.成立校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宣傳部門、教務部門、人事部門、財務部門、保衛部門、后勤服務部門、校醫院、各院(系)、研究生院(處)和相關學科教學研究單位的負責人為成員,統籌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2.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每半年至少聽取一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題匯報,研究部署工作任務,解決存在問題。 |
工作網絡 |
1.成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中心,具體組織協調全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2.各院系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安排專職教師負責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3.所有班級均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員,學生宿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 |
工作制度 |
1.制定并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辦法,有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 |
2.圍繞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的規范管理、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心理咨詢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
3.建立考核、獎懲機制。 |
隊伍建設 |
人員配備 |
1.學校按照師生比1:4000標準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專職教師,4000名學生以下的高校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數量不少于2名。 |
2.按照師生比1:2000標準配備兼職教師。 |
培養培訓 |
1.專職教師具有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學歷和專業資質。 |
2.制定師資培訓規劃,專職教師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學時的專業培訓,或參加至少2次自治區級以上主管部門及二級以上心理專業學術團體召開的學術會議。 |
3.定期安排專兼職教師接受一定學時的專業督導。 |
4.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新進教師崗前培訓課程體系。 |
5.支持專兼職教師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形成相關理論成果。 |
6.每年應為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至少組織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開展對學生宿舍管理員等后勤服務人員相關常識培訓 |
7.專兼職教師從事心理輔導與咨詢,按學校有關規定計算教學工作量或給予合理報酬。 |
教育教學 |
教學機構 |
學校設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
課程設置 |
1.按照教育部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設置2個學分,32-36學時,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 |
2.科學規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教學內容,有專門的教學大綱或教學基本要求。 |
教學方法 |
1.注重理論與體驗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心理測評等多種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
2.有計劃安排專家學者和校內專兼職教師舉辦專題講座、培訓班和學生團體輔導活動,每學期不少于3次。 |
活動體系 |
學生社團 |
成立學生心理社團,充分發揮班集體的作用,活動開展有聲有色,在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宣傳教育 |
1.通過網絡、廣播、電視、校刊、電子屏、櫥窗等多種媒介宣傳,積極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
2.開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網站(頁),網絡建設內容豐富,有心理專家定期上網咨詢,網上留言回復及時,學生點擊率高。 |
活動形式 |
1.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一次心理健康宣傳周,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
2.積極舉辦師生交流會、心理運動會、心理征文、心理沙龍、心理劇表演等活動,深受學生歡迎,效果明顯。 |
咨詢服務 |
場地建設 |
1.建立預約等候室、個體咨詢輔導室、團體輔導室、心理測評室等活動場地,2萬學生以下不少于200平方米,2-3萬學生不少于300平方米,3萬以上學生不少于500平方米。 |
2.院系設立心理輔導站,有條件的學校可在宿舍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 |
制度建設 |
1.制定心理咨詢教師崗位職責制度。 |
2.建立心理咨詢值班、預約、訪談、回訪、咨詢、重點反饋、保密等制度和應急預案。 |
咨詢訪談 |
1.積極開展咨詢服務,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每個工作日均應安排接待咨詢服務。 |
2.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咨詢電話、網絡在線咨詢等,開展電話咨詢、網絡咨詢服務。 |
3.設立24小時心理問題求助熱線,協調安排相應心理咨詢或應急干預機制運作。 |
4.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個案的研討與督導活動。 |
檔案管理 |
1.有完整的咨詢記錄,有年度咨詢人數統計,定時定期有專家的督導和評估,有重點對象的訪談和跟蹤記錄。 |
2.堅持保密紀律,嚴格管理心理咨詢記錄和有關檔案材料 |
危 機 預 防 與 干 預 |
預防機制 |
1.每年開展大學生心理狀況普查,在新生入學后開展新生心理普查,并建立檔案。實行心理危機隨時報表、周報表、月報表制度。 |
2.對心理普查發現的1、2級預警學生開展深入談心談話,有談話記錄,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機情況,并加以疏導和干預。 |
3.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庫,為有嚴重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和有自殺傾向的學生建立專門心理檔案,實行定期跟蹤,動態管理,制定轉介方案。 |
干預機制 |
1.制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預案,明確工作流程及相關部門的職責。 |
2.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和自殺預防快速反應機制。 |
善后機制 |
1.在學校、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校醫院、精神疾病醫療機構等部門之間建立科學有效的心理危機轉介機制,轉介過程詳細記錄,做到有據可查。 |
2.有條件的高校在校醫院設立精神衛生門診,或聘請精神專科醫師到校醫院坐診。對有較嚴重障礙性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指導學生到精神疾病醫療機構就診;對有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及時通知其法定監護人,協助監護人做好監控工作。 |
3.建立愈后鑒定及跟蹤干預制度,做好心理危機事件善后工作 |
工作條件 |
經費投入 |
按每年生均經費不少于10元的標準,納入學校經費預算,做到專款專用。 |
辦公設備 |
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包括電話、電腦、打印機、復印機、相機、心理測量工具、統計分析軟件等 |
圖書資料 |
有心理健康教育類相關的圖書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