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青年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推進優質勞動教育,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院聯合呼和浩特市布絲瑰勞動實踐教育基地,于11月9日下午在8號樓學術報告廳,開展布貼畫非遺手工技藝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本次活動由學生工作處組織籌辦,吸引了學院師生300余人積極參與。
布貼畫是一種以布料為材料,通過剪裁、拼貼、粘貼等手工藝方法制作的畫。它在中國的民間藝術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布貼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載體。它能夠反映出制作者的思考、感受和創意,同時也體現了當地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今天,人們依然對這種傳統的手工藝品情有獨鐘,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
課堂中,授課老師從不同角度讓學生們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遺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與意義。師生們通過親自實踐,在剪貼的過程中體驗勞動實踐的樂趣,整堂課以“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進行講授、制作,課程的開展豐富了校園藝術文化,也讓勞動教育課程“活”了起來,讓非遺課程“亮”了起來。
本次勞動教育課堂材料包的設計構想以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具有共同地域、歷史文化、心理基礎和經濟生活的共同體。多元一體格局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特征,也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礎。充分利用各民族在幾千年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共同創造、共同分享和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推動民族民間文化進課堂,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多元、認同一體,讓多元真正成為凝聚一體、認同一體、維護一體的要素和動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一種路徑。
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是落實勞動課程內容及其教育價值,體現課程實踐性特征,推動學生“做中學”“學中做”的重要實施載體。本次活動內容設置豐富、課程現場氣氛熱烈,拓展了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勞動意識與能力,深刻體會到其中蘊含著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精神,打通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實現學院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培養目標。
面對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發揚品質勞動精神,不斷拓展勞動教育的全新面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推動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