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陜西師范大學邊境國門學校“紅燭苗圃”交流實踐團師生代表一行22人與正在烏拉特后旗西補隆林場進行“防沙治沙”勞動實踐的我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交流座談。
在林場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家一同參觀了解林場的建設和發展變化。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從手挖肩抗的人工造林到飛播造林,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西補隆林場人久久為功,采用壓沙帳+沙生灌木造林法,逐步擴大綠化面積,努力構筑祖國北疆的綠色長城。行走在林場中,大家深刻體會到“三北精神”的科學內涵,深入領會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
座談會上,我院團委組織宣傳科呂娜老師向大家介紹了河套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及實踐活動安排等情況。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團委書記張思豆就“紅燭苗圃”項目及團隊為大家做了詳細介紹。兩所院校的學生分享了各自暑期實踐的體驗與感受,他們圍繞學習生活、社會實踐、實習就業等方面展開熱烈交流,大家彼此傾聽、互相學習,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此次交流活動不僅拉近了兩所院校之間的聯系,也建立起兩校學生溝通的橋梁。同學們表示,會以此次座談會為契機,積極參與到邊境地區防沙治沙、文旅發展和鄉村振興等工作中來,為實現祖國北疆的繁榮和發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