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黨。每一次搏擊風浪的天空下,都激蕩著青春的旋律;每一個勇毅前行的足跡中,都飽含著奮斗的艱辛。時光不老,青春正好。穿越世紀風云,踏上百年征程。新時代的青年,青春正當時,奮斗正當時,更應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奮斗的鮮明印記。為慶祝建團百年,激昂青春奮斗,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年團史,追尋信仰之光,勇擔青春使命。誠請持續關注!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過程
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于20世紀20年代,前身是由經受五四運動洗禮的共產主義者發起組織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幫助和關懷下,中國青年團組織在動蕩時局中逐步發展。
1.1921-1922年,全國性的青年團組織已初具雛形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在各地建立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也成為了當時黨的議題之一。此時,張太雷同志從莫斯科帶回了青年共產國際關于建立中國青年團組織的指示,中共中央局隨即決定由張太雷等人主持正式建立青年團的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幫助和關懷,推動了建團工作。從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全國有17個城市建立了地方青年團組織,團員總數達5千多人。這也說明一個具有共同信仰和目標的全國性的青年團組織已經初具雛形,召開團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建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條件已經成熟。
2.1922年5月5日,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2年5月5日,在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的這一天,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隆重開幕。出席大會的代表25人,代表15個地方團組織、5000多名團員。中共領導人陳獨秀等和青年共產國際代表也出席了會議。大會共開了6天,舉行了8次會議,于5月10日勝利閉幕。會議完成了青年團的創建工作,會上通過了團的《綱領》和《章程》,并且一致決議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加入青年共產國際。會議選舉高尚德(高君宇)、方國昌(施存統)、張椿年(張太雷)、蔡和森、俞秀松5人為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方國昌被團中央執行委員會推選為書記。至此,中國的青年團組織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中國青年運動從此有了自己的核心。
(青年團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上左為施存統(書記),右為張太雷,下左為高君宇,中為蔡和森,右為俞秀松。)
(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3.1922年6月-1923年2月,旅歐少年共產黨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就在國內的青年團組織迅速發展的時候,在歐洲還有這樣一群中國的年輕人,他們為拯救祖國而背井離鄉,他們為尋求真理而客居異邦。共同的志向使得他們走到了一起,共同的志向使得他們高揚起青春的旗幟。1922年6月3日,他們在法國創建了“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得知國內青年團組織正式建立后,于1922年10月在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召開大會的上決定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2月,旅歐少年共產黨召開臨時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把”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之部)”。
(1922年6月,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等建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左圖:1922年8月,旅歐黨團組織創辦《少年》月刊;右圖:1924年,創辦刊物《赤光》)
從成立共產主義研究會展開理論學習到創辦《少年》《赤光》等刊物開展理論宣傳,再到從事華工工作提高工人思想覺悟,旅歐少共在黨、團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青年團史中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其作為中國青年團組織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數最多的青年團分支組織,在為中國革命創建建黨、建團理論上,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上,在與共產國際、青年共產國際密切聯系和了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培養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上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許多業績和經驗至今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順應了五四運動以后中國青年運動的發展形勢,適應了廣大進步青年在五四運動后日益增長的民主主義革命要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產物,是為實現民族復興赤誠求索的必然結果,在當時形勢復雜的環境中仍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中國青年運動中樹起了一面旗幟,引導青年走入中國共產黨率領的革命大軍,向著光明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