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農學系陳陽博士為農學專業學生詳細介紹了課題組最新的創新研究結果——外源亞精胺對向日葵幼苗鹽堿脅迫的緩解效應,為鹽堿地農業生產和向日葵種植提供了寶貴的科學依據。
土壤鹽堿化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鹽堿脅迫對植物的影響包括鹽脅迫和堿脅迫兩個方面,它們通過引起細胞內離子毒害、降低細胞外滲透勢、增加pH值等方式,導致植物細胞膜結構破壞、酶活性抑制和離子失衡,最終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
研究表明,不同濃度的亞精胺對向日葵幼苗的生長和生理特性有不同的影響。其中,當亞精胺濃度為1.0 mmol·L-1時,效果最為明顯。在這一濃度下,向日葵幼苗的生長指標及生物量顯著增長,顯著提高滲透調節物質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這些生理指標的變化表明,外源亞精胺通過提高向日葵幼苗的生理水平抗逆性,有效緩解了鹽堿脅迫對幼苗生長的抑制作用。
此外,講座還強調了外源亞精胺在農業生產中的潛在應用價值。通過合理利用外源亞精胺,可以提高向日葵的鹽堿抗性,從而提高鹽堿地的利用效率,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這一研究成果不僅為向日葵的耐鹽堿栽培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合理開發利用鹽堿地、保障糧食安全及增產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