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大河院病蟲害生物防治研究組首次在內蒙古潤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內蒙古藍海新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玉米種植基地應用示范了由上海交大陳捷教授團隊經過多年研發的木霉-芽孢桿菌種衣劑(TB干粉種衣劑)200余畝,該種衣劑實現了對多種玉米病蟲害的系統防控,探索出利用微生物種衣劑替代或減少化學種衣劑的新方向。
玉米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大糧食和飼用作物,種植面積逐年上升至5623萬畝。多年來,玉米穗腐病、紋枯病、葉斑病、粘蟲、螟蟲、紅蜘蛛等病蟲發生較為嚴重,并長期依賴化學防治,給玉米產業可持續發展和農產品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隨著農業農村部提出化肥、農藥減量行動計劃,尋找到適應內蒙古玉米病蟲害發生特點的、可替代或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的綠色防控技術,成為內蒙古玉米綠色生產重大技術難題之一。
為落實推進“科技興蒙”戰略,河套學院積極與上海交大合作,組建“交大河院伙伴研究組”,開啟校校合作服務地方的新模式,實現“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雙輪驅動,合力助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產業發展。作為已組建的12個交大河院伙伴研究組之一,病蟲害生物防治研究組是由上海交大陳捷教授團隊與河套學院農學系王靖副教授團隊組建而成,自2020年成立以來即圍繞生防微生物篩選與應用技術在玉米病蟲害防治方面開展了包括施用木霉-芽孢桿菌種衣劑等一系列合作。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王新華副研究員先后三次到河套學院與王靖副教授團隊進行交流,深入玉米產區調查木霉-芽孢桿菌種衣劑對玉米防病增產效果。
在內蒙古潤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內蒙古圣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第十七牧場)有機青貯玉米示范基地,TB生物種衣劑包衣種子的結果顯示,穗腐病、紋枯病防效分別達到86.66%、59.92%,葉斑病防效可達28.17%,增產13.8%。同時,在蟲害預防方面,對黏蟲的拒食性達到95.11%,對蚜蟲達到16.85%。在內蒙古藍海新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巴彥淖爾玉米種植基地,按常規管理,TB生物種衣劑二次包衣種子對穗腐病、紋枯病、葉斑病的防效分別達到90.49%、18.64%和24.12%,增產5.35%。在此基礎上完成了《青貯玉米微生物種衣劑包衣示范報告》,公司也表示明年進一步擴大示范面積,為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轉化和玉米生產的主導“雙減技術”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