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學好黨史,就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全面、系統、辯證地認識理解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成功地中國化、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找到正確道路。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天然合理性與歷史必然性
在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中國的同時,中國也成就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厚滋養,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堅實的思想文化根基。
(一)天然樸素的唯物論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發展提供了生存土壤。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廈的第一塊基石就是對物質第一性作出最堅定的哲學判斷,這個與神學宗教信仰的根本對立,決定了其在有神論國家傳播發展的巨大阻力。然而,這種阻力在中國幾乎不存在,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天然具有諸多契合相通之處。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具有無神論的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堅持無神論,批判有神論,是從批判宗教神學開始的。宗教肯定了“人死后的生活”,認為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神存在,對人的精神和心靈加以統轄。而中國從老子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基本擺脫了神秘主義,反映了以“天”為可以認知的客觀存在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務農之義,敬鬼神而遠之”都是對鬼神的懷疑。老子的“道法自然”,孔子的“天何言哉”,奠定了中國是世界唯一無神論文化占主流的古老大國。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天然樸素的唯物論基因。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釋道為精粹,既承認物對人的制約,也鼓勵人對物的駕馭。儒家倡導“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應該“有為”;佛教強調因果報應,認為人的命運皆由自己所立,福報也皆是自己所修;道教主張“無為而治,道法自然”,應該“自由”。三者本質上更關注人的現世,幫助人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中國傳統文化倡導先祖崇拜寄托心靈。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恰恰只有中國人,沒有依賴神和宗教寄托心靈。中國人信奉“慎終追遠”“上為祖宗,下為子孫”,用對祖先的崇拜和宗族關系替代對“一神”的盲目信仰。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更是倡導以祭拜祖先來寄托心靈。千百年來,中國人修族譜、建祠堂,本質上是通過祭拜祖先解決靈魂歸宿的問題。中國歷史上從沒有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宗教,更沒有發生過所謂的宗教戰爭。可以說,中國人是天然的無神論者,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天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發展提供了生長基因。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辨理性,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共通的辯證思想基礎。思維方式具有顯著的辯證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周易八卦、宋明理學等學說,主張事物是矛盾的統一體,對立統一、相互斗爭、相互轉化、相克相生,最終形成一個和諧的共同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就是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斗爭到一定階段相持,相持之后破裂形成新的矛盾。兩者雖然結論的方向性不同,但思考過程都是辯證的。思想成果體現出高度的辯證性。古人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水滴石穿”等論斷,都體現了量變到質變的辯證認識。朱熹等人“知行合一”“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等知行結合觀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論認識論本質相通。此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等中國古代學說,對事物的研究、極限的探討都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思想。思想體系具有開放包容的特征。開放包容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顯著特征,“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襯托出超越民族、澤被天下的志向;“協和萬邦,四海一家”的愿望,傳遞出平等互助、和諧共享的胸襟;董仲舒的新儒學借鑒了道家、法家的理論,宋明理學在形成過程中吸收了佛道的思辨,洋務派“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學說都體現了包容精神。這種包容性甚至還反映在許多寺廟“三教合一”供奉儒釋道的奇特現象。中國傳統文化樸素的辯證思想和開放包容特征,無疑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天然樸素的大一統國族認同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發展提供了生命力量。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大一統思想,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層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整個民族國家認同觀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大一統”一詞最早見于《春秋·公羊傳》“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郡縣制安天下,開創了大一統的嶄新局面。西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尤其注重儒家“大一統”思想,并將其上升到“天地之經常,古今之通宜”的高度,以此來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宋、遼、金、西夏時期,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依然高度重視和推崇大一統。在我國歷史不斷演進和發展過程中,歷代的王朝更迭,始終沒有脫離大一統的疆域和版圖,都強調“華夷一家”思想,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強大向心力的生動體現。清朝晚期,西方工業革命暴力打開中國國門,外敵入侵、軍閥混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一度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然而,“一盤散沙”的中國,卻因為骨子里的大一統國族認同而竟然沒有分崩離析、盤碎沙散。正因為有這一“盤”的存在,馬克思主義才能夠成為中國共產黨迅速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密碼。上下五千年,無論經歷怎樣的興衰歷程,“大一統”始終存在,這樣的中國無疑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發展提供了寬廣的舞臺。
二、中國共產黨真正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武器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分析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的輝煌勝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一)始終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本身性質,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歷史走向。只有抓住并解決主要矛盾,才能帶動次要矛盾的有效解決,進而推動事物向前發展。中國共產黨對主要矛盾的準確把握,可以從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四個階段來看。在開天辟地階段,中國共產黨抓住農民的土地問題這一主要矛盾,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正確革命道路,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改天換地階段,中國共產黨抓住落后的農業國與先進的工業國之間的主要矛盾,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翻天覆地階段,中國共產黨抓住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主要矛盾,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驚天動地階段,中國共產黨抓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主要矛盾,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國人民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二)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根本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最鮮活的靈魂。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歸根結底在于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這一正確的思想路線。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中國共產黨“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沒有照搬照抄俄國革命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興起土地革命戰爭。隨著革命的推進,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打破思想禁錮和教條主義的束縛,提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戰爭獨有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理論,成功開辟依托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的道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論持久戰》讓中國人重拾信心、堅持抗戰到底、實現民族解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一舉改變過去凡事都要先以意識形態考量、凡事都要先從政治著眼、凡事都要先問問教條的思維習慣,強調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打開中國改革開放40年快速發展的思想之門。進入新時代,反復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提醒全黨要深入實際發現問題、實事求是分析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這是我們取得反腐敗斗爭和脫貧攻堅等一系列偉大勝利的寶貴經驗。
(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人民觀。始終以人民利益為本位,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政治立場。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段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歷程,就是一段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程。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強調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鄧小平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三步走”發展戰略、市場經濟理論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核心之義就是以人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改革惠民政策,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金句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的生動寫照。
三、中國共產黨在不斷自我革命中走過百年奮斗歷程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和最大的優勢,是黨由弱小到強大,從挫折中奮起、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法寶。
(一)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的獨特秘訣。唯物辯證法關于“曲折前進”“螺旋上升”等理論所蘊含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應具有自我革命的理論邏輯和思維方式。一個政黨能否不斷發展壯大,不僅看其政治屬性是否先進,也要看其對待自身錯誤時能否保持刀刃向內、革故鼎新的自我革命精神。世界歷史舞臺上,曾有許多老黨、大黨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脫離群眾、腐化墮落,無法進行“自我革命”,最終失去人民群眾的擁護。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歷史洪流中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不斷浴火重生的精神力量。
(二)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使命的基本動力。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我們黨只有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才能永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完成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之所以敢于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于觸及并解決深層次的利益關系和矛盾,正是因為我們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檢視自己。
(三)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經驗結晶。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百年風雨滄桑中,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都用實際行動堅守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踐行勇于自我革命的誓言。八七會議在中國革命緊急關頭及時為全黨全國人民指明了斗爭方向。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延安整風運動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統一和團結。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要求全黨在執政條件下繼續保持和發揚自我革命精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直面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刀刃向內的政治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以一抓到底的釘釘子精神把管黨治黨要求落細落實,體現著我們黨進行自我革命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歷史不斷證明,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活力的動力源泉,更是在挫折和失誤面前能夠力挽狂瀾、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奧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