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最基層的村官,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層執行者,是黨和政府形象的直接代表者,是農村老百姓真正面對面的官。其“官”雖小,卻掌握著農村發展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近年來,農村惠農項目和資金越來越多,村官貪腐的幾率及涉案金額也大大增加。今年以來,林西縣不斷加大對重點項目建設、農村“三資”管理以及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各項惠農政策的公開監督管理,進一步拓寬問題線索發現渠道。通過群眾信訪舉報、村務巡察員信息收集、“三務”公開大數據平臺比對,多起截留私分、虛報冒領“雁過拔毛”式腐敗案“浮出水面”。
截留、虛報、冒領,“公開”讓其無處遁形
林西縣新林鎮七一村三組組長劉成截留、虛報、冒領村民糧食補貼款案。2017年6月,林西縣紀委要求全縣各村、組對2013年至2017年的所有涉農補貼進行公示,經村組公示欄公示和“三務”公開監督服務大數據平臺比對,村民發現組長劉成的部分補貼比村里同等條件的村民高出很多,于是舉報到了鎮紀委。經查,2016年至2017年,劉成將同村三戶村民糧食補貼款截留,累計4778.53元;2016年虛報玉米生產者補貼面積3.1畝,冒領補貼款1112.13元;2005年到2016年侵占他人退耕還林補貼款15792.00元;2016年為自己女兒違規上報冬季燃煤補貼600.00元。目前,劉成已被立案審查。
村“兩委”協同違紀,國家法律法規豈能視而不見
林西縣五十家子鎮西邊墻村黨支部書記陳永義、原村委會主任陳永順擅自截留退耕還林補貼款,騙取農業保險賠償金案。2012年至2015年,時任村黨支部書記陳永義與時任村委會主任陳永順在未經村民會議通過的情況下擅自截留332.01畝退耕還林補貼款,合計資金共29,880.90元。截留所得退耕還林補貼款用于各村小組公益性支出,各項支出情況也未向村民公示。2013年至2014年,時任村黨支部書記陳永義、主任陳永順和會計朱鳳福三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上報與實際不符的承保農戶、承包土地、承包作物。2013年,五十家子鎮農業站給西邊墻村農業種植保險的指標是5000余畝,村民自愿優先投保后,剩余800多畝無人投保,村書記陳永義、主任陳永順和會計朱鳳福三人就協商以本村13戶村民的名義投保了旱地玉米和甜菜共843畝,騙取保費2092.02元。2014年,承保土地1715畝,騙取保費3709.14元。針對以上違紀問題,2017年4月,林西縣紀委給予陳永義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陳永順留黨察看一年處分。
隨意支配集體補償款,集體土地豈容你一人說了算
林西縣林西鎮新興村村委會主任齊連喜虛報退耕還林面積、支出未公開案。2005年,新興村實施退耕還林,時任新興村二組組長齊連喜擅自將自己承包的10.5畝非新興村土地的荒山林地和15.71畝新興村集體土地納入新興村二組退耕還林指標,2006年至2016年領取退耕還林補貼款共計37,237.10元,并作為二組收入用于村務開支,各項支出從未向村民公示,剩余的1974.50元未入村賬。2010年至2012年林西鎮和城北街道征占新興村二組集體土地過程中,齊連喜擅自將258,839.54元征地款作為二組集體收入,用于二組修村路、打井和機電井維修等各項支出。收支各項均未召開村民會議研究,也沒有進行公示,村民不認可開支共9042.00元。2017年9月,林西縣紀委給予齊連喜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警示與思索
健全體制機制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村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究其根源很大程度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
對村干部權力行使缺乏有效監督。村干部權力過于集中,常集領導決策和資金支配于一身,大小事情自己說了算。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群眾監督又不知情,導致腐敗現象的發生。
村級財務管理漏洞大。有的開支村支書簽批,有的村主任也簽批,會計出納不分設,一人統管,錢帳不分,坐收坐支,造成財務管理混亂失控。
“三資”管理不到位。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公開,村民對村集體的“三資”家底并不十分清楚,村干部又刻意隱瞞,這就給村干部隨意處置村集體資源、資產留下了可乘之機。
村務公開不規范、不徹底、走過場。黨員群眾想知道的,村兩委往往不公開,而公開的是一些大家根本不關心的問題,有的甚至存在假公開的現象。群眾看不到每筆開支的具體去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很難發現問題。
為有效遏制行政村干部違紀問題的發生,強化對村級事務的監督管理,應從以下七個方面入手,推進農村監督體系建設,構建“不能腐”的有效機制,從根源上遏制腐敗問題的發生。
加強村級監督組織建設 規范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切實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與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搭建好“三駕馬車”,實現對村務決策、執行、公開等情況監督的常態化有效監督。從而進一步完善農村基層監督主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共同砸實黨內、黨外兩個監督責任。
加強監督陣地建設 充分依托和利用村級活動場所現有的硬件設施,扎實打造一線監督的主戰場。為村務監督委員會提供了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辦公設施,將監督組織、程序和公開制度全部上墻公示,切實發揮村級監督主陣地作用。
強化“三務”公開。在行政村和自然村設立公示欄,做到行政村和自然村同步公示,及時公開黨務、政務、村級財務、“三資”處置、項目建設和惠民政策落實等情況,有效解決離村部偏遠的自然村群眾對行政村公開事項知曉度低,公開覆蓋面不夠,不能實施有效監督以及不公開、假公開等方面的問題。
加強“三資”管理 組織開展農村“三資”清理大起底工作,對村集體資產、資源做好存量清查,資產處置及時跟進監督,促進村集體經濟有效積累,嚴防資產、資金、資源流失。
突出監督重點 加大對脫貧攻堅等各項惠農政策補貼的監管力度,保障群眾享受政策到位。始終堅持固定內容長期公開、動態內容定期公開、專項內容適時公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及時公開。逐步建立全程公開和監督制度,由以事后公開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開轉變。
嚴格監督執紀問責 把村務監督體系建設納入鄉鎮(街道)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層層傳導壓力,推動主體責任落實。加強對各行政村村務監督體系建設和村級事務公開工作的專項督查,著力解決村級民主決策不規范,黨務、政務、村務公開程度不高、公示內容不全、公示方式簡單落后等問題。按照集中整治“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的有關要求,對村干部貪污侵占、虛報冒領、截留私分、克扣挪用、優親厚友、揮霍浪費等突出問題,加大查辦懲處力度,筑牢反腐防線,鏟除任何可能滋生腐敗的土壤。
強化輿論引導 切實加大了對黨和政府各項惠農政策的宣傳力度,特別是事關“三農”的各項政策和補貼。讓廣大農民群眾知曉這些政策如何執行、何時執行,哪些人符合政策條件、哪些人不符合要求。同時,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加強宣傳引導,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村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件,切實提高了群眾參與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積極性。
通過加強村務監督體系建設,強化對村干部的監督管理,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管理村級事務,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推動了黨和政府各項惠農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使之公之于眾、陽光運行,從制度、措施上有效防止侵害農民群眾利益問題的發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紀律保障。(赤峰市紀委監委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