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了14年抗戰,四平攻堅戰、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解放海南島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爭。
他,以99歲高齡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并以一個標準軍禮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生前捐出所有積蓄,身后捐獻出眼角膜;他就是開國將軍張玉華。
實際上,捐獻眼角膜不是老將軍的唯一遺愿。早在2001年,老將軍就寫好了名為“我的后事留言”的遺囑。他說:“我活著為人民,我的后事也要為人民著想,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不去做與死者無益與生者有損的事。”
遺囑內容摘錄如下——
后事不要辦的有:1.不發唁電、唁函;2.不設靈堂;3.不開追悼會;4.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5.不舉行最后致哀儀式;6.不要花圈、花籃;7.不要挽幛、挽聯;8.不收禮品、禮款;9.不要壽衣、壽鞋;10.不用骨灰盒。
后事可辦的有:1.可留張遺容照片;2.可將遺體解剖研究;3.可捐獻有移植價值的生理器官;4.可取出腹內子彈,裝入瓶內留給后代做“不忘過去”的紀念物;5.可用紗布將骨灰包好,埋在一棵樹下,起點肥效作用,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環境;6.可繪制要圖,讓后代有機會看看那棵樹的成長……
對遺款遺物的處理原則:1.凡是公家的一律如數退還,需要賠償的則堅決按照制度規定辦;2.屬于借用的,無論公家的或者私人的一律物歸原主;3.屬現金(存款)捐給老家張皮村小學,作為當年父母所設“張皮村小學華華獎學基金會”的積累;遺物捐獻給天福山起義紀念館……
老將軍還特意立囑,“我的后代,要永遠跟著共產黨走,終身為共產主義奮斗”。
年輕時,張玉華曾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三縱隊第八師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遼沈戰役,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吃群眾一個蘋果,受到毛主席高度贊揚。汶川地震時,他捐光存折上的存款,面對警衛員的勸阻,從來不發火的他平生第一次發了脾氣。他說自己有三個媽媽:生他的母親、養育他的人民、培養他的黨。他用一生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又用一份“后事留言”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清廉本色。
張玉華走后,沒有靈堂、追悼會、骨灰盒,他的后代謹遵他的遺愿,用一塊紅布包裹他的骨灰,送他魂歸戰斗的開始地——文登天福山。
張玉華將軍雖然走了,但他一生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精神,以及他對理想的執著、對事業的奉獻、對群眾的深厚情感,將永不磨滅,代代傳承下去。(作者:王荷云 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