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兒:
這是個大時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前線,我當然要助成你的志愿,決不能因為舐犢之愛而掩沒了我們的民族意識。
別矣,真兒!但愿你虛心學習,勿忘我平時所教訓你的“有恒七分,達觀三分”,鍛煉你的體魄,充實你的學問,造就一個強健而又智慧的現代青年,來為新中國而努力奮斗!
中華民國廿八年六月四日寫于香港
王雨亭
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藏——旅菲華僑王雨亭寫給回國抗戰的兒子王唯真的臨別贈言。它是愛國華僑積極參加祖國抗戰歷史的見證,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王雨亭(1892年—1967年),福建泉州人。1908年赴馬來西亞謀生。1912年加入同盟會。1936年創辦中華影片公司,放映進步電影。1937年在菲律賓創辦《前驅日報》,宣傳抗日救亡思想。1937年負責菲律賓華僑抗敵后援會的宣傳工作,并募款支援抗戰。他參與介紹了200多名愛國華僑青年回國參加八路軍、新四軍,并籌募款項和藥品支援八路軍、新四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國家僑委委員,全國僑聯秘書長等。
這是1939年6月4日王雨亭與兒子王唯真在香港分別時,寫給兒子的臨別贈言。王唯真當時年僅16歲,他回國參加抗戰,投奔八路軍,途經香港。王唯真從小受到父親愛國思想的熏陶,全面抗戰爆發后,國內局勢危急,這位愛國少年心系祖國安危,多次懇求父親允許自己回國參加抗戰。1938年10月,在父親王雨亭的陪同下,王唯真從菲律賓踏上歸國征程。因為廣州淪陷,直到1939年6月,他才從香港重新啟程踏上去延安的路途。在香港分別時,父親寫下這封家書。
從簡短的書信我們可以看出,身為父親的王雨亭雖然對兒子有濃厚的“舐犢之愛”,但是國難當頭,他毅然鼓勵兒子奔赴前線,完成兒子心中報效祖國的夙愿,也是他自己的畢生心愿,“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前線,我當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同時作為父親,對于兒子奔赴前線內心也充滿擔憂,臨行前囑咐兒子:“但愿你虛心學習,勿忘我平時所教訓你的‘有恒七分,達觀三分’,鍛煉你的體魄,充實你的學問,造就一個強健而又智慧的現代青年,來為新中國而努力奮斗!”這句囑咐同時也表達出他對兒子參加的民族解放事業充滿期待,對新中國的未來充滿期待!簡短樸實的家信,王雨亭的深明大義和赤誠愛國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感動和欽佩。
1939年8月,王唯真到達西安,進入安吳堡青訓班學習。學習結束后,他被安排到青干校的“青年劇團”工作。194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11月,被組織安排到新華社從事翻譯和編輯工作。1949年北京解放后,父子再次團聚。(任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