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欧美日韩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四方馆电视剧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欧码的XL是亚洲码

網站首頁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 正文

廉政文化

閩南名宦池浴德

時間:2019-02-22 11:14 閱讀:


在理學的滋養下浸潤成長

池浴德(1539年-1617年)是明代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島)人,他因勤政為民、為官清廉,被母親笑稱為“無花果樹”。池浴德的高風亮節,得益于其父的熏陶教育,也影響了他的后人。閩南的方志文獻記載著他的浩然正氣,四百多年來一直彰顯至今。

池浴德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朝中后葉,由于“國柄潛移,權幸用事,祖宗之制度,朝廷之紀綱,蕩廢殆盡”;另一方面,東南沿海的海禁與反海禁斗爭此起彼伏,閩南沿海的海商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以泉州府為例,明代共有進士590人,大多集中在中后期,其中同安縣90人;清代進士降至265人,同安縣才有22人。泉州、同安明中葉以后在科舉方面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顯然有關。池浴德是廈門島史上為數不多的一位兩榜進士。

閩南地區自宋代朱子過化之后,儒風尤盛。既重儒又重商的社會風尚,成為閩南文化的一個特質。比池浴德稍早的同安“理學名宦”林希元敢于力排眾議,贊成與“佛郎機”進行海上貿易,同時又和陳琛、張岳一起捍衛和發展了朱子學。明代科舉考試以朱子學為標準,因此朱子學得到朝野的廣泛推崇。尊崇“四書”和孔子仁學的士子,同時也強調道德的實踐。因而他們一旦取得功名入仕之后,不論在朝廷做事,或是在地方服務,大多都會努力踐行仁義為民、廉潔奉公的理學思想。在同安一地,就先后涌現出林希元、蔡復一等一批這樣的“理學名宦”。池浴德也名列其中。

池浴德,字仕爵,人稱明洲先生。祖父池旻“以貲雄閭里”。父親池楊,“知自課學,屢試不利”,因而“力田治生,未數歲,貲日益,視其父倍焉”。池楊“和煦有量”,重視家庭教育,每以“讀書循理”教育子侄。池浴德在這樣的環境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舉,翌年春登進士第。

池浴德為官時間并不很長。他先在浙江的遂昌縣任縣令,后來長期在吏部任官,萬歷八年(1580年)致仕。池浴德入仕前后總共16年,回廈門后悠游林下37年,卒年79歲。

池浴德在其16年的仕宦生涯中,由于勤政惠民、清廉公正,生前贏得了老百姓的擁戴,去世后名留青史,成為后世楷模。

在百姓的稱贊中彰顯官德

池浴德首次當官是在浙江處州府遂昌縣任縣令。甫到任,他就寫文章敬告神明,以“不負蒼生”為誓。該縣西與福建浦城縣接壤,是個四周閉塞的山地縣,當時官風民風都不太好。當地官員不知恤民,每逢郡守上京公干,都要以送禮為名向下屬搜刮銀兩。池浴德一到遂昌立即廢止這個歪風邪氣。縣里積壓許多案件沒有處理,池浴德從中整理出三百多個卷宗,“分別年次、輕重平反”,登記上冊,把無辜被拘老百姓全給放了。接著,池浴德把該追征的賦額公布在大街上,不但不用刑具恐嚇民眾,還寬延期限,結果老百姓爭著來繳納賦稅。他還進一步幫助有小偷小盜行為的人轉變職業,但給賭棍的住家掛上牌子,使其知恥。于是遂昌縣的社會風氣大有好轉。

池浴德辦事公道,縉云等鄰縣遇到難辦的事都請他去幫忙處理。當時土地兼并的現象極為嚴重,“浙中錢谷多被富豪干沒,往籍難稽”,池浴德受委托,親自到現場丈量田地,無一差漏,然后編成黃冊(明代戶口信息登記簿記稱為黃冊)。由于豪強受到壓制,百姓無不歡欣鼓舞。正在這時,朝廷晉升池浴德為南京吏部考功郎的任命書到了,遂昌的老百姓趕到省城請求把池浴德暫時留下來,繼續把黃冊編好。

臨行那天,全縣男女老少“前后繞擁”,趕來送行。池浴德的母親當時也在縣衙,被門外的哭聲嚇了一大跳,后來知道是來挽留她兒子的,高興得掉下眼淚,說:“你父親還在擔心你不懂得‘斗斛鈞石’的換算,沒想到我兒你便民的事已做得那么好!”出發那天,遂昌人爭著來抬轎子,“環車而泣”。到了龍游縣之后池浴德改乘船只,有“萬人曳舟,三日不得去”。最后他只得半夜解開纜繩,悄悄離開。事后,老百姓自動集資,在江邊蓋了一座石亭,題上“江水比恩猶有底,溪云護石更無心”這兩句詩,以表彰池浴德勤政惠民的良好吏風。

廉潔奉公,一塵不染,是池浴德的為官準則。隆慶四年,池浴德的父親去世,他從遂昌趕回來奔喪,“三年足不窺門”,行李就放在大廳旁邊。他的母親和伯父悄悄把行李打開,只見里面唯有四十五兩銀子,都是上司褒發的獎金。老太太倍感欣然,認為俗話說當縣官像銀樹開花,但只有他的兒子是一棵無花果樹,枝頭不見招蜂引蝶的花,唯見真心實意的果。

池浴德長期在吏部任職,自然有不少人希望通過他在仕途上“進步”得快一些。有一回,池浴德在吏部考功司郎中任上,正好廣東有個肥缺,安徽潁上縣的縣尉代縣令周某來求情。有人說求情不頂用,還是得用一點“真金白銀”。周某聽了這話,向池浴德行賄,結果受到池浴德嚴厲的呵斥,周某只得抱頭鼠竄而去。

難能可貴的是,池浴德雖然退居在家,對鄉里與地方的事務仍很關心。廈門因地處月港的咽喉位置,是中外海商貿易最為頻繁的地方之一。史料記載:“當道海上有所畫,皆就府君(池浴德)決之”,因為池浴德“于便地方者無不言,奸宄斂跡,盜賊相戒不入境”,由此可見他對地方秩序是有所貢獻的。

在家訓的傳承中綿延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和池浴德同時代的嘉禾里籍進士楊逢春和傅鎮,他們入仕后也一樣具有很好的“官聲”。楊逢春是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在蘇浙當官時,便以“清操”出名。傅鎮是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他當官不畏權貴,而且潔身自好,有“傅真金”之譽,在擔任都御史提督操江(明代都察院主管江防的官員)時,依舊“凜凜風裁,貴戚、豪強斂手”,被視為“傅虎”。廈門古稱海濱鄒魯,他們之所以具有如此高尚的品格,除了自覺恪守老祖宗的優良傳統,同氣相求、互相砥礪之外,良好的家風家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1967年在廈門市陽臺山一帶出土池浴德之父池楊的墓志銘,大家才知道池浴德出身農家。值得稱贊的是,池楊在兒子池浴德步入仕途后,密切關注著他的一言一行。池浴德登進士第后即將外放當官,池楊就以廉政為第一要義告誡他說:“吾家世積德,兒曹努力為清白官。”同時還教導說:“居官當如處子,不得有所點染,毋負朝廷與爾祖生成之恩!”

當池浴德出發到遂昌當縣令,臨出門時,父親再一次叮囑他“痛以廉儉自約”,甚至連生活細節,諸如“出入導從”“衣服飲食”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池浴德心領神會,知道父親這番好意,“大抵出于便民厚俗,孜孜循良之意”。臨終前,池楊還留下遺囑,交代兒孫輩:“修身行義,纖善必為。毋以言傲人,毋以行凌人。”

池浴德不但為官時恪遵先人“儉勤清白”之訓,即使致仕回廈門,平居也都“蔬食布衣,宴客不重肉,未嘗陳絲竹。日課諸子,自為文以式”,并且時常教訓子孫,要求他們“毋濫交,毋惹事,毋衣羅綺,毋想膏粱,毋恃貴凌人,毋挾長加少”。

池浴德有子四人,其中長子池顯京,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中舉,初授和州知州。和州官府橫征暴斂,單牛稅一項就“歲入千金”,縣吏胥役又特別橫暴,往往把老百姓逼得傾家蕩產。池顯京下車伊始,了解到這個苛政,立刻把它革除。志書說他當官時“蕭然布衣”“兩袖清風”,也是一位清官。池浴德的次子即明代有名的詩人池顯方,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終身未仕,所著有《玉屏集》《晃巖集》《南參集》等。

從池楊教育池浴德,到池浴德教育池顯京和池顯方,我們看到了家訓傳承的力量,更看到了良好家風是做一個于家于國有用之才的基因。(何丙仲)

上一條:宋濂之“根” 下一條:紅軍將領嚴把“吃喝關”

關閉

<label id="mfuuu"></label>
    <menuitem id="mfuuu"><rp id="mfuuu"><em id="mfuuu"></em></rp></menuitem>
    <menu id="mfuuu"></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南投县| 当涂县| 和政县| 博罗县| 伊宁县| 法库县| 大连市| 金昌市| 清涧县| 金川县| 新余市| 文水县| 潞西市| 桓台县| 武邑县| 封丘县| 木里| 温州市| 潢川县| 长武县| 吉林市| 微山县| 增城市| 崇左市| 青铜峡市| 新沂市| 平湖市| 九台市| 通道| 甘孜县| 武夷山市| 玉田县| 永兴县| 鄂尔多斯市| 台南市| 贵溪市| 綦江县| 革吉县| 罗城| 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