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擔當,秉公辦事,歷來是為官者最基本的政治品質。
錢若水是北宋名臣和能臣,素以勇于擔當而聞名。初為同州推官時,知州性情比較急躁,氣量也不夠寬宏,多次決斷事情都不夠恰當,以致常常受到上級批評與處罰。盡管如此,下屬多不敢違逆其意,但錢若水不然,從來是堅持原則,秉公辦事。
一天,某富人家的婢女突然毫無征兆地逃跑了,富人十分著急,派人到處去找也沒有找到。婢女父母遂將富人告到同州知府衙門。知州命錄事參軍(州里掌管文書的官)審問這案子。由于錄事參軍曾向富人借錢而未得,故銜恨于心,簡單問過之后就斷言,婢女是被富人一家殺死,然后拋尸于河中。富人矢口否認,但“不勝榜楚,自誣服”。錄事參軍暗自得意,將審案結果呈報給知州,知州等人認為沒有疑點,“皆覆實無反異”,就準備結案了。
只有錢若水心生懷疑。身為推官,他負有復核案件的責任,因而,他堅請知州先不忙定案,他要進一步核實。一連幾天,他為了這個案子嘔心瀝血寢食不安,同事們天天見面免不了譏諷,知州也見了就問,但錢若水卻是十分從容,不急不躁,惹得錄事參軍上門罵他:“你是不是拿了某富人的錢,想開脫他的死罪啊?”錢若水一點也不生氣,而是笑著致歉說:“這關系到一家好幾口人的性命,怎可不多些耐心,仔細看看他們的供詞呢?”錄事參軍氣呼呼地走了,可知州也一次次催上門來,就連州里大小官員都眾口一詞責怪錢若水。
終于,到第十天時,錢若水忽然像變戲法一樣將丟失的婢女帶到知州面前,這個劇情的巨大反轉讓知州一下子驚呆了。原來,錢若水于此案中發現了致命的疑點,但凡命案在身之歹人,必為兇殘毒辣之徒,面對大堂審問,必百般抵賴,早就準備好了一大籮筐的理由,面對邏輯上層層剝筍的逼問,則會不斷彌縫自己的漏洞,同時也就暴露了自己最大的漏洞,倘若再上刑,供詞還會一改再改,竭盡全力為自己開脫罪責。可是,這個被告完全不符合這個特征。因而,他不動聲色,假裝每天關在屋子中研究案卷,實際已暗地派人去找丟失的婢女。當婢女的父母見到自己的女兒時,喜極而泣,富人一家的冤情也同時得以洗雪,跪在地上叩頭不止。知州深受震撼,堅持上奏朝廷為他請功,但錢若水堅決拒絕:“我只求審判公正,不冤枉好人罷了,論功行賞不是我的本意。”
事前,不畏眾議,勇于擔當,依理依法,捍衛正義;事后,謙遜低調,功成不居,推美讓人,隱惡化善。既有擔當,又具厚德,結果就是知州嘆服,錄事致歉,錢若水贏得遠近一致贊譽。不久,太宗趙光義聞知此事,立即提拔了他,自當幕僚開始,不到半年,就被授予給皇帝起草詔書的知制誥一職;又過了幾年,當上了掌管全國軍事的同知樞密院事。
擔當就是堅持原則,實事求是。錄事參軍所審之案,錢若水大可順水推舟,例行公事走個程序,這樣省心省力,又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可是這樣的尸位素餐、漫不經心,又會讓多少百姓的利益受損。在人命關天的大是大非面前,錢若水毅然做了另一種選擇,不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一家數口的無辜生命得以挽救。鐵肩擔正義,脫民于沸湯,真是善莫大焉。
擔當就是興利除弊,奮發有為。古人曾這樣慨嘆:“任你官清似水,奈何吏滑如油。”可見,為國為民,興利除弊有多么不易。然而,正是由于艱難,更可見擔當的可貴。林則徐明知禁煙會兇多吉少,但為了社稷和億萬蒼生,毅然赴之而不顧,因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就是他永遠無怨無悔的擔當。
擔當就是銳意進取,義無反顧。晚清王文韶,由于凡事不擔當,圓滑似鬼,被喚作“油浸枇杷核子”(枇杷核子已經夠滑了,再加以油浸,簡直滑得無法著手),成為官德有缺的笑柄。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的楊繼盛;“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他們成為千古傳頌有擔當有氣節的為官者的典范。
沒有擔當,不敢擔當,不屑擔當,這并不會使官路更平坦一些,相反它會讓人付出代價,因為沒有擔當,心中就沒有敬與誠,辦事做人無所用心,必定紕漏不少,從而受到問責和懲處。而勇于擔當,善于擔當,堅持原則,秉公執法,雖然常常會開罪于人,但時間長了,其堂堂正正的硬朗作風,必會得到上上下下的諒解與誠服,有政績,有口碑,有前途,一千年前的錢若水就是明證。(馬軍)(轉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