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學院2017-2018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河套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85年的河套大學,坐落于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河套平原腹地——巴彥淖爾市。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晉升為普通本科學校,更名為河套學院。2016年12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被確定為自治區整體轉型發展試點院校。學院下設蒙古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數學與計算機系、生態與資源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農學系、醫學系、經濟管理系、藝術系、馬列教學部、體育系13個系部,附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繼續教育學院。
學院秉承“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校訓,恪守“培育高尚、追求卓越”的校風,以轉型發展為契機,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為發展的動力源泉,把學科交叉融合、產學研結合作為服務社會的必然要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況
(一)辦學定位
學院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區教育廳有關普通本科學校的具體要求和標準,結合學院的辦學實際,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思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學科建設為支撐,全面推進綜合改革,著力強化內涵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了辦學定位:
1.辦學類型定位:教學型、地方性、應用型。
2.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
3.學科定位:以文學、理學為主,農學為特色,工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等學科協調發展。
4.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內蒙古西部,面向全區,輻射周邊,突出地方性,突出民族性。
5.人才培養定位:為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夠直接到相關領域從事專門性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二)本科專業設置
2017-2018學年,學院根據社會發展、教學資源及專業結構優化的需要,當年新增體育教育、食品質量與安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3個,現共有本科專業24個,涵蓋了9個學科門類,各學科門類比例為:農學類2個,占 8.33%;工學類6個,占 25.00%;理學類3個,占 12.50%;管理學類2個,占8.33%;文學類4個,占 16.68 %;藝術學類2個,占 8.33 %;醫學類2個,占8.33%;教育學類2個,占 8.33%,經濟學類1個,占 4.17%。
(三)全日制在校生
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0126人。其中:本科生4555人,專科生557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 44.98%。
(四)本科生源質量
2017-2018學年,結合學院學科與專業建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實際需要,制定出了合理的專業招生計劃。學院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效地改善了生源質量。普通本科計劃招生1220人,實際錄取1220人,第一志愿錄取率為89.67%,報到率為96.31%。當年文科、理科錄取最高分高于內蒙古自治區本科二批控制線分別為67分和137分。
二、師資隊伍與教學條件
(一)師資隊伍建設
1.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 550人,外聘教師66 人。
職稱結構: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5人,占6.36%;副教授168人,占30.55%;具有高級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36.91%;講師242人,占44%;助教105人,占19.09%。職稱結構較為合理。
學位結構: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后)22人,占4%;有碩士 277人,占50.36%,兩項合計54.36%。另外,專任教師中有17 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有18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
年齡結構:專任教師中, 35歲以下202人,占36.73%;36~45歲190人,占34.55%;46歲以上158人,占28.72%。
學緣結構:550名專任教師100%為外校學緣,其中14人為境外學緣。
2.生師比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50人,外聘教師66人,折合教師總數583人,生師比為17.44:1 。
3.教授承擔本科課程情況
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5人,實際授課29人,占專任教師教授總數的82.86%。本科課程總門次數1528門,其中教授授本科課程門次數102門,占課程總數的6.68%。
4. 教師培養培訓
(1)學院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強化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2017年11月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開展了“立德樹人 教書育人”師德師風建設網絡培訓238人。2018年1月選派6位教師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做新時代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網絡培訓。認真執行《河套學院師德師風建設實施細則》,制定《河套學院教師師德師風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及考核制度。圍繞高校師德“紅七條”執行情況及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貫徹落實情況,組織開展專項自查工作。印發“師德師風學習筆記”,鼓勵教師自主進行師德師風學習,切實將學院的師德師風建設落到實處。
(2)2017-2018學年,學院選派8名重點建設專業教師、58名本科專業授課教師赴區內外高校交流學習;選派18名教師赴行業企業掛職鍛煉,選派9名教師赴校企合作企業培訓學習;學院積極組織開展青年教師培養工作,舉辦由30名青年骨干教師組成的“第五期骨干教師研修班”,采取校內外研修學習、名師報告、專題講座及實踐觀摩等形式開展研修;選派15名專職創新創業教師,參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組織31名骨干教師參加高校創新創業基礎課師資認證培訓。
目前,學院現有院級教學團隊26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9個;院級教學名師15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1人;院級教壇新秀16人,自治區級教壇新秀7人,累計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4項。
(二)教學經費投入
2017年,本科教學日常運行總支出748.39萬元,生均1643元;本科專項教學經費440.93萬元;本科實驗經費47.33萬元,本科實習經費80.67萬元。本科教學經費的有效投入,為學院本科教學的正常運行、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及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了經費支持。
(三)基礎設施
2017-2018學年,校園總占地面積557296m2,生均55.04m2;總建筑面積421280.65m2,其中教學行政用房292704m2,生均28.90m2;實驗室面積22467.09m2,生均2.22m2。
1.教室、實驗室、機房建設與使用情況
學院現有多媒體教室261間,微課慕課錄播室12間,語音教室3間,英語自主學習室1間,多功能報告廳9間,公共機房12間,專業機房25間,計算機總數達到2193臺,百名學生配備計算機達22臺,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為144個。
學院現有各類實驗實訓室364間,其中實驗、實訓室209間,琴房141間,畫室13間,美術展廳1個,農學實驗教學中心、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獲批成為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蜱媒人畜共患傳熱病重點實驗室獲批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2017-2018學年,學院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954.72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10341.51萬元,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0171.64元,為順利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實習基地
2017-2018學年學院投入38萬元用于實習基地建設,新建校外實習基地19個。目前,學院共有校外實習基地186個,為各專業學生的實習提供了有力保證,為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3.圖書館
2017-2018學年,圖書館新增紙質圖書13.78萬冊,生均年進書量為13.55冊,館藏紙質圖書達到79.33萬冊,生均紙質圖書78.02冊;電子圖書40.05萬種,電子期刊7.65萬種,電子圖書、期刊合計47.70萬種,生均46.92種。擁有11個中外文數據庫,電子閱覽室設有300臺計算機,閱覽席位1500個,電子圖書的廣泛使用有效地彌補了紙質圖書的不足。
4.體育場館
學院運動場地及體育設施面積7.66萬平方米,其中室內面積0.82萬平方米,室外面積6.84萬平方米,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需要。
5.宿舍和食堂
現有宿舍70500m2,生均6.96m2;食堂面積16978m2,較好地滿足學生的住宿和餐飲需求。
三、教學建設與改革
(一)人才培養方案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貫穿課堂教育教學全過程,逐步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將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補充,作為學院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滿足職業需求為目標,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學院依據辦學定位和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在對市場和社會需求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充分聽取教學一線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性意見,在反復研討、論證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2017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平臺+模塊”課程體系,根據學生職業規劃與發展的需求,整合專業選修課內容,按照“專業提高性課程模塊+專業拓展性課程模塊+專業技能性課程模塊”構建專業選修課課程體系,實行跨學科、跨專業自主選課制,既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又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育人工作的核心,學院制定了《河套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振興工程實施方案》,實施“136”建設工程:堅持一個核心,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院育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抓好三支隊伍建設,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團學工作干部三支核心隊伍的建設;大力加強六項建設內容,即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育人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逐步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課程是育人的重要載體,統籌推進課程育人。逐步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各個專業課程中,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發揮專業教師課程育人的主體作用,開展了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重點,緊密結合思政課教學實際的思政課骨干教師“名師示范課堂”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政治覺悟。
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2018年5月成立了3個院級思想政治工作“名師工作室”。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授制度,組織馬列教學部教研室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共25人參加了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8版教材使用培訓。
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立項10項課題,開展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專項研究。
(三)專業建設
圍繞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根據地區產業發展的需要及技術發展趨勢,積極設置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領域亟需的相關專業,結合巴彥淖爾市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的思路,在深入調查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積極申報相關本科專業,2018年8月提交了“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生態工程”、“助產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等4個專業申報材料。
按照“本科為主、本專結合、逐步過渡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加快專業結構調整優化,集中優勢資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本科專業增加到24個,專科專業減少到20個。
制定了《河套學院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成立院系兩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培養遴選28名專業帶頭人,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的作用。現已建成自治區級品牌專業13個,院級品牌專業21個。 2018年獲得了3個新增本科專業學位授予權。
為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型、復合型專業人才的需求,制定《河套學院雙學士學位教育管理辦法》,確定了英語、漢語言文學、財務管理、學前教育4個雙學士學位專業。制定《河套學院輔修專業管理辦法(試行)》,確定了財務管理輔修專業,拓寬了培養渠道。
2018年5月邀請北京工業大學蔣宗禮教授,開展了“更新觀念 強化標準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內涵解讀”報告,進一步了解了國家質量標準的內涵,更新了觀念,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四)課程建設
2017-2018學年,學院共開設課程546門,通識教育選修課50門。通識教育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為30.9%,選修課占總學分比例為14.4%。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人數達到 29 人,占學院專任教師中教授的82.86%。
學院按照“以合格課程建設為基礎,優質課程、示范課程建設為重點,精品課程建設為目標”的本科課程建設思路,分批分級建設課程教學資源,不斷夯實課堂教學質量。目前,學院建成自治區級精品課程21門。2017-2018學年,開展本科合格課程評估驗收、本科優質課程建設項目評審等工作,確定了107門本科合格課程,21門本科優質課程,有力地推動了本科課程建設工作。
2017-2018學年開設了50門網絡課程,制定《河套學院網絡通識教育課程管理辦法》,加強網絡通識教育課程管理。
(五)教材建設
學院嚴格規范教材選用機制,修訂《河套學院教材建設與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注重選用優秀教材、規劃教材和新版教材,提高教材選用質量。制定《河套學院本科重點教材建設實施方案》,鼓勵教學和科研成績顯著、教材編寫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教材,開展本科重點教材立項建設工作,并立項5項。
2017-2018學年,教師編寫教材26部,擔任主編或副主編編寫并出版教材20余本,出版專著3部。
(六)教育教學改革
明確了教育教學改革總體思路,堅持內涵發展,發揮特色優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學院以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為契機,以轉型發展為引領,以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工程為抓手,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立項30項,開展了“教師教”和“學生學”專項研究。開展了教學研究項目申報工作并立項31項。
為確保教學研究質量,對 2014-2016年需要結題的28項院級教學研究項目進行了結題驗收工作,共有21項結題。
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制定了《河套學院教學過程考核實施方案》,加大過程考核比例,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核各占50%,鼓勵教師采用綜合性設計性作業、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問卷調查、實踐技能測驗、讀書筆記、讀書報告、社會實踐、作品設計等多種方式進行過程考核。
(七)課堂教學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院發展的生命線。為了加強教學過程管理,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制定了《河套學院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修訂)》,規范了各教學環節的工作,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為規范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審核管理,制定了《河套學院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審核管理辦法(試行)》,根據教學大綱選編教材,制訂授課計劃,實施教學過程。
為加強教案的規范性,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制定了《河套學院教案評價管理辦法》,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奠定了基礎。
為進一步規范考試管理,制定了《河套學院考試管理辦法(修訂)》,對考試工作的組織與管理,試卷命題與管理,考試實施,試卷評閱與管理,試卷分析、成績登錄、復查與存檔,考試巡視等進行規范。有效檢驗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推動教學改革,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學院組織所有40周歲以下青年教師開展了教學技能競賽,為教師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有效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升。組織博士教師開展公開課教學活動。
制定《河套學院關于聘請校外實踐教學兼課教師的規定》,聘請了47名實踐經驗豐富的行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為兼課教師。
(八)實踐教學
引進開放式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系統,統籌優化實驗教學資源,提高實驗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組織實驗室主任參加全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2018年第二期研修班,并取得了實驗室安全培訓結業證書,強化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保證師生人身安全和國有資產安全,為實驗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繼續執行《河套學院本科教育實習規程(試行)》和《河套學院實習教學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文件規定,印制了實習指導教師手冊,加強實習教學過程管理。加大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力度,投入38余萬元用于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現建成教育實習基地19個。加大畢業實習回訪經費投入,投入40余萬元用于畢業生實習回訪工作,加強了畢業實習過程監控,切實提高了畢業實習質量。
(九)畢業論文(設計)
修訂《河套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條例》和《河套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撰寫規范》,制定《河套學院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開題、撰寫、評閱、答辯各工作環節。開展兩次往屆畢業論文(設計)專項檢查工作,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整改。同時,學院利用“知網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對2018屆學位論文進行全覆蓋檢測,累計檢測學位論文929次,891篇學位論文通過檢測。
(十)國際合作教育
為了適應國際社會不斷交流和發展的需求,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拓寬辦學渠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學院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教育國際化辦學理念,2017年與同濟大學啟動“高校藝術學科師生海外學習計劃”,共建CEAIE-AAP海外學習中心,與意大利、澳大利亞和美國高校合作,定制更多有深度、多樣化的海外教學模塊,學習藝術類專業前沿課程。外國語言文學系積極動員學生申報國際交換生項目和國外留學項目,并派出1名英語本科生赴波蘭熱舒夫大學留學半年,1名學生考入英國Sterling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十一)創新創業教育
啟動2017年度、2018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院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40項,自治區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20項。
舉辦河套學院第三屆、第四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從校賽中遴選38個項目參加第三屆、第四屆內蒙古自治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其中,“干擾素高產菌株產業化開發”和“北緯40度油用牡丹生態園”項目在第三屆內蒙古自治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分獲銀獎和銅獎。“干擾素高產菌株產業化開發”項目代表自治區參加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并榮獲銅獎。
(十二)合作辦學
學院積極拓寬渠道,多方尋求合作,加大校企、校際、校校合作辦學的力度,協同育人。支持系部開辦校企合作專業,促進校企合作的體系化、制度化,實現互動共贏。與北京東方智業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共建信息與計算科學(云計算方向)、美術學(廣告設計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大數據分析方向)三個本科專業,拓寬了本科專業辦學的新思路。與易第優(北京)教育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物聯網工程專業,與達內時代科技集團合作共建英語(跨境電商)、審計學(企業內部審計與管理)、機械電子工程(人工智能)專業,按照教育廳高等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合作試辦本科職業教育的要求,與烏海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校校合作共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工技術、電氣工程自動化等專業。與大連外國語大學簽訂《校際對口單邊交換學習協議》,選派了20名學生赴大連外國語大學相關專業進行單邊交換學習。與內蒙古富川飼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河套學院 富川商學院”,合作共同舉辦了第三屆牧場廠長、經理培訓班。
四、質量保障體系
(一)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本科教學工作,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穩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堅持教學工作會議制度,將本科教學工作納入學院議事日程。不定期召開由院領導主持的學院黨委會、院長辦公會、教學工作例會、教學研討會等,召開教學工作會議,解決教學工作中的重大決策性問題、教育教學改革問題、資金分配問題及教學組織機構的設置等問題。同時學院領導班子還認真審核、研究學院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把握學院本科教學的發展態勢。
2.學院主要領導親自統籌、協調學院重大教學專項工作。在學院合格評估準備期間,學院主要領導擔任合格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對合格評估工作進行指導,召開合格評估動員會、促進會及階段性工作匯報會,確保學院合格評估工作按計劃有序地開展。
3.學院領導深入教學一線,督查本科教學工作的質量。學院領導認真執行聽課制度,深入本科課堂聆聽教師講課,參加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和博士公開課教學活動,課后深入分析教師所授課程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及重點難點的把握情況,評價教學方法的運用及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切實把握學院教師的教學水平及質量。
(二)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堅持貫徹“制度是保障,監控是手段,規范管理是最終目標”的理念,從隊伍建設、教學評估、教學管理等多維度扎實推進制度建設。
2017-2018學年,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了《河套學院教學管理工作條例(試行)》、《河套學院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修訂)》、《河套學院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河套學院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河套學院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審核管理辦法(試行)》、《河套學院教案評價管理辦法》、《河套學院教師培訓進修管理辦法(修訂)》、《河套學院教學督導工作實施方案(修訂)》、《河套學院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辦法(修訂)》等涉及教學管理、教學工作規范、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監控方面的26個管理規章制度,嚴格教學紀律,規范教學管理工作運行機制,為教學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過程監控,健全質量持續改進機制
學院高度重視本科教學的日常教學質量監控,加強對系部落實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的監督檢查,制定了教學工作考核評價辦法,采取多樣化的監控手段或方式,實現本科教學質量的常態監控。
修訂《河套學院教學督導工作實施方案》,選聘院、系部兩級教學督導97人,實現了教學督導全覆蓋。 2017-2018學年教學督導聽課共計348人次,共下發教學督導簡報13期。召開本專科學生代表座談會4次,教師座談會2次。組織開展試卷、畢業論文(設計)專項檢查4次,根據查找的問題,分析原因,將整改意見反饋給各系部。
制定《河套學院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實施辦法》,實施學生教學信息員反饋制度。
下發教學信息員簡報3期,及時反饋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各系部根據反饋意見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保證了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開展了“學生學習生活情況調查問卷”,對學生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學風狀況、課余生活進行了調查,并進行分析撰寫了報告。開展了“教師教學質量情況問卷調查”,對教師的備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批改作業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并進行分析撰寫了報告。
組織開展 “教學服務日”活動,深入了解本科教學運行存在的問題,協調相關系部進行整改。執行聽課制度,明確教師聽課量和聽課方式,形成了全院互相交流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良好氛圍。全員開展學生評教、教師評教、教師評學活動,對課堂教學實施全面監控。
嚴格執行教學檢查制度,開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工作,自2017年9月至今,共組織7次包括1002個班次、47782人次的教學檢查。根據《河套學院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辦法(修訂)》的規定,2017-2018學年,教學事故處理教師6人,通報教師56人次。
(四)基本狀態數據分析利用
按照教育部要求,學院進行了2017年《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數據采集、上報工作。數據涵蓋學院的基本情況、定位與目標、教師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質量監控等方面,數據分析報告為學院本科教學的常態監測、科學決策、資源分配、績效考核提供了數據支持,對于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開展學位評估
依照《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學士學位授權審核工作辦法》的有關規定,開展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新聞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專業評估工作。進一步明確專業辦學思路,改進教學管理,提升專業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深化內涵式建設。
五、學習效果
(一)學習滿意度
學院通過開展“主題班團會”、“優秀學生報告會”,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通過實行學業預警制度,督促學生刻苦學習。實行過程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的學習評價機制,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通過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及課堂紀律展開調查,召開學生座談會4次,近3000名學生參加調查問卷,有效問卷2918份。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滿意度為78.58%、教學能力滿意度為79.29%、教學方法和手段滿意度為76.43%、教學內容滿意度為78.11%、教學態度滿意度為86.36%。
學院加強考試管理、嚴肅考風考紀,教風、學風進一步改善,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開展專升本工作以來,累計專升本819人。2018屆畢業論文(設計)檢測人數為906人,一檢通過813人,總體通過率為89.7%,剩余93人參加二次檢測,二檢通過78人,通過率為83.8%。
(二)應屆本科生畢業
2018屆共有本科畢業生934 名,畢業人數為835人,畢業率為89.4%,授予學士學位835人,學位授予率89.4%。英語四級通過人數為273人,四級通過率29.23%,英語六級通過人數為40人,六級通過率4.28%。
(三)攻讀研究生
為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提升就業層次,開展了本科學生考研準備工作,在部門網頁開辟考研宣傳專欄,大力宣傳考研學生典型事跡,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增設專業提高性選修課,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2018屆本科畢業生共101人達到研究生錄取分數線,其中85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錄取率9.10%,其中考取211院校的有15人,1名學生考入英國Sterling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四)學科競賽成績
學院組織開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學科競賽活動,2017-2018學年共獲得國家級獎項29項,自治區級獎項332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三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內蒙古賽區團體二等獎,在全國機械行業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華納杯”風力發電安裝與調試技能競賽中獲得二等獎,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環保知識競賽中獲得優秀獎,在全區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團體一等獎,個人一等獎。
(五)畢業生就業
學院高度重視就業工作,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學生就業,努力實現畢業生“陽光、高薪、體面”就業的目標。學院就業工作成效顯著,連續四年被評為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
2018屆本科生應畢業人數為934人,實際畢業人數為835人,結業99人。在實際畢業的835人中,畢業生708人已就業,85人升學,本科生就業率為94.97%。
通過向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及規模大小不同的企業抽樣調查,綜合反饋信息顯示,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滿意度為96%,工作能力與水平滿意度為84%,對學生的誠信度、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等方面滿意度較高。
六、民族教育
學院民族教育始終堅持“優先重點”的發展方針,加快培養“雙語型”少數民族人才,努力提升蒙語授課學生實踐能力。學院現有動物科學、護理學、英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文秘方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審計學6個蒙語授課本科專業,共有蒙語授課在校生413人,占本科在校生的9.07%。根據民族教育的需求,拓展專業面向,增加蒙語授課專業的數量和招生規模,每年計劃招生180名蒙授專業學生,并將計劃分配到學院就業率高的專業。
目前,共引進蒙古語語言文學相關專業博士3人,極大地增強了蒙古語言文學專業師資力量。根據學生實際,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在《河套學院教職工績效工資實施方案》中規定雙語授課教師,在工作量的計算上增加0.2的權重,以調動少數民族教師的積極性。每年投入10萬元,建立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研究專項經費。投入8萬元建立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基金,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對通過國家四、六級英語考試的蒙授學生進行獎勵。
建立蒙古族學生創業園,完善校內外實驗(實訓)、實習基地。
在蒙古語言文學系設置八省區蒙古語標準音培訓測試站,每年組織蒙古語標準音培訓、測試工作。
七、特色發展
學院緊緊圍繞“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升質量、促進轉型發展”的主線,以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振興工程建設為突破口,以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為契機,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研究與改革為抓手,以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監控、教學條件為保障,進一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有效機制。
(一)嚴格教學工作量化考核,穩定本科教學秩序
為了加強學院內部管理,合理分配各項工作,學院修訂出臺了《河套學院教學工作考核評價辦法》、《河套學院教職工績效工資實施方案》,明確規定教師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激發教職工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的活力,扎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地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滿足職業需求為目標,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充分聽取教學一線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意見和建議的前提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性意見,增加了創新創業課程,降低了總學分,加大選修課和實踐教學比例,調整優化課程結構,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從2016級各專業開始實行本科“3+1”、專科“2+1”培養模式,用1年時間進行畢業實習(頂崗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2017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形成通識教育平臺(通識教育必修課模塊+通識教育選修課模塊)、專業課程平臺(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必修課程模塊)、實踐教學平臺(通識教育實踐模塊+專業課程實踐模塊+專業集中實踐教學模塊)、創新創業和素質拓展平臺(創新創業教育模塊+素質拓展模塊)。
(三)借力轉型發展,持續提升本科教學質量
以學院轉型發展為契機,積極推進轉型發展工作,制定了《河套學院轉型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按照“頂層設計,統籌謀劃;試點先行,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全面實施轉型發展“19413”建設工程。即明確一個總目標,推進九項轉型內容,重點建設“四群一鏈”專業格局,做好三項保障。
2017-2018學年,開展了轉型發展及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專項研究工作,立項專項研究項目15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以河套學院的轉型發展為例,開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轉型實踐研究,獲批兩項自治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召開轉型發展及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專項研究項目推進情況匯報會,推進轉型發展及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專項項目研究工作。
八、問題與改進
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有效機制。但是,人才培養及教育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不足與差距,亟待解決。
(一)加強特色專業建設
各學科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需要進一步培育優勢、特色專業。專業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加快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做強做大優勢學科。今后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建立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學科與專業體系,重點培育特色專業。強化專業交叉融合、資源共建共享。開展專業質量標準、課程質量標準建設,扎實推進新專業、優勢專業評估。
(二)師資隊伍建設仍需加強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高層次、高水平、有影響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學術骨干數量相對不足,師資隊伍整體結構還不盡合理,新增專業的師資力量還相對薄弱,青年教師所占比例偏高,實驗室教師數量不足,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今后,結合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有針對性地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快培育優秀教學團隊,加大對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和資助力度,提高實驗教師隊伍的實驗教學水平,鼓勵實驗教師主持、參與各類教改、科研項目。
(三)借力信息技術,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
學院需要著力推進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保障本科教學有序、高效地運行。爭取建設一批優質課程、示范課程、精品在線課程等。引導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建設和引進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創新在線課程共享與應用模式。完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全面推進信息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優質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共享。
(四)完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穩步提升質量監控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促進作用
目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后,實踐教學時間為1年,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夠健全,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部分執行力不好。實習實訓基地尚未充分發揮作用,實踐教學管理力度有待加強。實驗設備利用率低,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比例低。今后推進實驗室開放工作,制訂切實可行的實驗室管理工作考核機制,強化實驗室服務教學、科研的功能,充分發揮儀器設備的效能,加大實驗室特別是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力度。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專題研討,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和學科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成對本科生開放的實驗項目。以學院現有專業和實驗平臺為基礎,打造有區域特色、國內技術領先、專業長效發展的新型數字經濟虛擬仿真平臺。
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實踐育人意識,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加大實踐教學過程監控力度。進一步完善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與保障機制,深入探索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改進校內教師指導實習的方式,探索各種有效指導方式,加強指導過程的監控與評價,進一步提高實習質量。
(五)充分實現課堂育人功能
部分教師不能轉變教育思想,未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對育人資源的挖掘不充分,未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今后應充分挖掘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內涵,融價值引導與專業素養于一體,構建以一專業的一門示范育人課程擴展到多門育人課程的課程體系,形成課程思政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的目標;通過青年教師技能競賽,示范課、公開課引導教師樹立思政意識,達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樂;通過開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產生協同效應的專項研究實現課程育人功能。
(六)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有待加強
目前,對學院教師培訓力度不足,未達到全員培訓。今后需要加強對各類人員的培訓,舉辦專門的“教學管理人員培訓班”,進一步改進教學管理方式,提升教學管理隊伍素質,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與水平。舉辦“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研修班”,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籌備開展“博士教學能力提升班”、“老教授傳幫帶能力提升班”、“教學督導培訓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