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新媒體傳播專業碩士項目主任周葆華教授進行了以“計算輿論研究的路徑、發展與前瞻”為主題的線上講座。河套學院漢語言文學系主任李敏霞教授擔任學術主持。500余名師生聆聽了本次學術講座。
周教授主要從輿論研究及其主要路徑傳統、大數據時代計算輿論研究的興起與研究路徑、計算輿論研究發展的主要特征、計算輿論研究發展前瞻四個維度進行了詳細講解。
首先,周教授對輿論研究及其主要路徑進行了梳理,他從輿論的概念化出發,對公眾、意見、輿論、輿情等基本概念進行辨析。側重從大眾意見的靜態分布、公眾輿論的動態過程兩個方面展開詳細的解析。
其次,周教授系統回顧了計算輿論研究的興起與研究路徑。他認為,數據、方法、模型是大數據時代計算輿論研究興起的三大機遇。計算輿論研究(Computational Public Opinion Research,CPOR)是指運用計算方法(包括文本挖掘、行為挖掘、在線實驗與在線檔案)展開輿論研究的新領域。目前計算機輿論研究的主要路徑有兩條。一是,聚焦大眾意見的計算輿論研究。主要涉及輿論文本挖掘、輿論主體挖掘、輿論檔案挖掘以及計算輿論的線下校驗及其另類理解相互影響等四個方面。二是,聚焦輿論過程與動態演化的計算輿論研究。主要涉及刻度之變:網絡輿論的時間維度的演化、在線討論網絡及其動態演化互動關系、輿論過程的跨層次動力機制等三個方面。
再次,周教授圍繞計算機輿論研究發展的主要特征進行歸納。他具體結合12份SSCI核心期刊(2000-2020)的研究文獻,重點從計算輿論研究的概況、計算輿論研究的主要研究議題、計算輿論研究的主要理論和概念、計算輿論研究的設計與方法(時空、時間性、平臺、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編程工具)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解讀與分析。
最后,周教授對計算輿論研究的前瞻提出他自己的見解。未來,該領域的研究可能創新的研究取向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十個跨越”,即以理論發展為中心,并從跨事件議題、跨平臺、跨模態、跨時間、跨空間、跨層次、跨方法、跨人機、跨學科、跨界別等十個方面推動計算輿論研究的發展和創新。這種研判為我國計算輿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探索。
互動環節,周教授針對大家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李敏霞教授在講座后進行總結。她認為本次講座充分體現了中國新聞傳播學公益講座以專業知識普惠性傳播的服務宗旨。不僅拓寬了地方本科院校師生的學術視野,同時也提高了師生學術研究的積極性。
此次學術講座,是中國新聞傳播學公益講座第九期,是中國新聞史學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奉獻給全國高校的公益活動,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支援西北高校學科建設的無償公益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