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榮,女,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人?,F任河套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專任教師。
![](/__local/9/DC/C1/BA05A0B9F71B2C6535C72924CA1_284CFFE7_605E.jpg)
陳秀榮教師以其嚴謹的教學態度和熱情贏得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她對教學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讓她的課堂成為學生們獲得知識和智慧的源泉。陳秀榮老師講授《廣播電視概論》、《媒介素養》、《媒介倫理與法規》、《融合新聞學》等課程。任職以來,理論講授1032學時,實踐教學 226學時 ,合計1258學時。指導畢業論文18篇,畢業實習2個班級。任2020級新聞學2班班主任。公開發表論文5篇,主持院級教科研課題一項,參與自治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兩項,參與院級優質課《融合新聞學》建設并開展研究。先后榮獲2023年河套學院第三屆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三等獎、河套學院青年教師技能大賽優秀獎、河套學院新生軍訓工作先進個人,陳老師先后指導學生獲得全國“正大杯”2023年大學生就業創業實戰大賽優勝獎、“首屆全區大學生法治蒙古語辯論賽”優秀指導教師。
積極進取,不斷學習成長
作為一名教育者,陳老師始終堅持學習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近幾年,陳老師參加了多項教育培訓和研討會。通過不斷學習,深入了解了最新的教學理論和實踐,將其運用到教學中,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設計創新教學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陳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建立了“線上教學+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可反復、可循環預習、學習、復習課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助推課程教學效果。逐步建立了“在線評價+線下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更實時、全面檢驗教學效果。思政理念貫穿全教學過程,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與教學內容相契合。在工作中,陳老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借助“互聯網+教育”的平臺優勢把互聯網教學貫穿的課程中去,關注超星學習通及翻轉課堂的相互融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對于他們的差異陳老師始終保持高度的關注。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陳老師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例如,對于專業基礎較差的學生,會通過一對一輔導和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提供更多的拓展題目,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和思維能力。
陳老師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創新的教學方法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策略,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取得優異成績。陳老師始終堅信教育的力量,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不斷的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為教育事業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