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校園網絡安全,構建文明的校園網絡環境,正確引導學生分析、應對網絡輿情事件,合法合理利用互聯網接收和共享信息,11月17、18日晚,漢語言文學系在七號樓報告廳特舉辦專題講座——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網絡輿情分析與研判。漢語言文學系朱艷茹老師擔任主講。
![](/__local/1/E6/7B/DAFFB3018EEB1A5649433318681_EE723FA2_DFBD.jpg)
朱老師由具體的事例引出網絡輿情的概念,進而論述分析與研判方式方法。她指出: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虛擬空間的延伸,其特點就在于以互聯網為載體。鑒于互聯網信息流通的便捷,網絡輿情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對社會輿情造成重大的影響,因而對于網絡輿情的分析研判成為維護社會、地區網絡安全的關鍵。要實現對網絡輿情正確合理的研判,應對我國網絡安全法律法規有清晰而全面的了解,同時還要學會利用專業知識,以客觀冷靜的態度看待網絡輿情。
![](/__local/6/A0/7A/63D0958E0D9C3867D4F34E868B0_8C43B76F_1EC9E.jpg)
朱老師還就高校突發網絡事件輿情研判與應對機制構建給出建議,并叮囑同學們: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大學生應當依法依規上網,絕不碰觸法律的紅線。互聯網是大數據時代提升自身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的重要工具,但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要保持警惕,特別是在面對網絡輿情的時候,更應當客觀冷靜,避免被網絡上的不當言論煽動利用,從而給自身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