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指示精神,推進我系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落實我系課程思政系列活動的安排部署,10月29日下午,漢語言文學系在七號樓312教室開展課程思政系列第二次示范課。本次示范課共兩節,分別由張瑞、張敏老師擔任主講,漢語系全體教師參與觀摩。
![](/__local/2/97/31/45713E55E0476AA7B19836576C7_DD4205E1_E929C.jpg)
張瑞老師主講的課題為“新媒體的用戶”。張老師從受眾的權利講起,細致分析了被賦權的個體的兩個方面,表明新媒體賦權機制“自下而上”的特點,形成了自我賦權——群體賦權——組織賦權的秩序,并配以生動的案例,圖文并茂地闡釋了個體不再是媒介消費的終端,媒體賦權已成為當代共識。
![](/__local/4/99/01/D511F777AEB2B4A252F7A0FD9DE_80CCAA1D_D1A0.jpg)
張敏老師主講的課題為“駱駝祥子”。張老師從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兩個方面解析了這部老舍先生的經典之作。張老師從社會、文化、個人三個層面,結合文本,著重分析了祥子的性格變化及其原因,并強調:“三起三落”的人生遭際,是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真實生活的寫照。
祁保國老師對兩位老師的精彩講述做出點評。他指出:兩位老師都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對于專業概念、問題的闡釋能夠做到深入淺出、鞭辟入里。同時,兩位老師十分注重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提煉,張瑞老師將當下的疫情形勢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張敏老師則將祥子所處的時代與當今社會的繁榮發展做對比,激發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均體現出較高水平的思政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