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教學是遠程開放教育主要的教學方式和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影響遠程開放教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網上教學能力與水平網上教學是遠程開放教育主要的教學方式和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直接影響開放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指標,是電大能否實現科學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條件。因此,為了全面推進開放教育的內涵建設,進一步落實內蒙古電大開放教育教學模式,嚴格規范網上教學工作,充分發揮電大在線遠程教學平臺(Web1.5)的主體作用,有效提升網上教學的技術支持能力、網上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交互能力及其效果與質量,根據中央電大關于加強網上教學工作的有關規定,在總結學校網上教學中的經驗和問題、整理和修訂原有相關規定的基礎上,特制定《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網上教學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
本規程中的“網上教學”指在省級電大二級遠程教學平臺上進行的教學資源整合、應用,網上導學及實時或非實時的教學互動等活動的總稱。
本規程中所提及的“非統設課”指全區電大開放教育各開設專業均列為非統設課程且中央電大無任何配套教學資源,包括中央電大一級遠程教學平臺的網上資源;中央電大只提供了文字教材、無其它配套資源(含一級平臺上的網上資源)的統設課程,也適用“非統設課”的相關規定。
本規程所提及的“開設”課程指在全區電大范圍內各個教學點開設的課程,而非單指學校本部范圍。
一、網上教學目標與要求
1.基本目標
采取引進、協作、自建等多種方式,有效整合中央電大統設課程網上教學資源,全力建設非統設課程網上教學資源,并統一納入學校遠程教學平臺供學生學習使用,確保學校開放教育已開設的課程網上資源完整、有效、便于學習;主動、積極、充分利用遠程教學平臺的“公共討論區”和“課程討論區”,電話、E-mail、QQ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互動,逐步形成真正基于網絡條件下的遠程教學環境。
2.基本要求(見附表2)
各課程責任教師必須在中央電大在線平臺注冊,積極參與中央電大網上直播、輔導、答疑、討論等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每次活動要有相應文字記錄,及時收集并上傳網上動態教學信息和資源;按照學校遠程教學平臺規定的欄目,下載、整理或自行建設“夠用”“實用”的網上教學資源;遵循完整性、規范性、時效性、實用性、創新性和便捷性的基本要求,積極建設靜態和動態網上教學資源,充分開展實時或非實時的網上教學活動。
●完整性
必須按照學校遠程教學平臺規定的欄目建設課程網上教學資源,保證內容準確、完整及各欄目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避免重復繁瑣、雜亂無章;網上教學活動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連續、有互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規范性
各類文擋必須按照統一的要求制作(見附模板1-4),應用html網頁格式編寫、上傳教學文擋;“課程討論區”實行明確的版主制,“公開討論區”應建立輪值制,討論要有主題。
●時效性
各課程網上教學資源一般要求在開課前陸續上傳,并密切追蹤、下載中央電大統設課程網上教學資源的最新信息,適時根據教學進度進行更新、補充,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課程論壇答疑(專用E-mail和討論區發帖提問)一般要求在48學時內(分校教師應在3個工作日內)回復學生。
●實用性
課程教學資源必須符合教學需要,與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相一致,對學生課程學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細則)具有可操作性,離線作業、在線測試的題量、難度適中,其中統設課程的離線作業、在線測試盡量取材往屆中央電大的期末試題。
●創新性
各課程責任教師可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創新精神,提供更豐富、更具有課程特色和個性化特點的網絡教學資源,如引導學生拓展學習和興趣學習、制作學習課件、開發網絡課程,富有創意的開展網上教學交互活動等。
●便捷性
提倡網上教學資源科學、合理,富于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脈絡清晰、簡潔易懂,路徑快捷、方便查閱和學習;優化技術環境,確保網絡暢通,為學生隨時隨地的在線學習、互動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務。
3.對課程責任教師教學工作量的相關規定
一般情況下,在每門課程的整體教學工作量中,網上教學工作量不低于70%,特殊類課程不低于60%。
教師負責課程門數的基本測算方法是1門非統設課相當于2門統設課,最多負責6門課程。
專職教師負責統設課程最低4門,不得超過6門,當學期開設不得超過3門,負責非統設課程最低2門,不得超過3門,當學期開設2門或非統設課1門、統設課2門;兼職教師統設課最低負責3門(或1門統設課,1門非統設課程),不得超過4門,當學期開設不超過2門,非統設課程最低負責1門,不得超過2門,當學期開設1門。
課程責任教師依照本規程進行網上教學的周期為一學年,按當學期所要求的開設課程門數為限,分學期完成。但是當學期緩建課程的原有網上教學資源應保持原狀。
二、網上教學資源建設(靜態和動態資源)
分必建欄目和選建欄目兩部分,具體內容包括課程說明、教師介紹、教學大綱、教學實施方案(細則)、教學輔導(含學習資源導航、考核說明、單元導學、期末導學)、直播課堂(課程點播)、IP課件、離線作業、在線自測等內容(見附表2)。
1.課程說明
必建欄目,用于說明本課程的類型、性質、學分、學時、主要內容、與其他課程的關系等。
2.教師介紹
必建欄目,用于介紹課程主講教師、主持教師、責任教師和輔導教師的基本情況。統設課程包括中央電大主講教師、主持教師,內蒙古電大責任教師、輔導教師的基本情況;非統設課程包括內蒙古電大主講教師、主持教師、責任教師和輔導教師的基本情況。特別要有各課程責任教師、輔導教師的聯系方式(電話、專用E-mail、QQ--建立課程組群),以方便學生聯系、咨詢。
3.教學大綱
必建欄目,教學大綱是執行專業培養計劃、實現培養目標要求的教學指導文件,是編寫教材、組織教學、進行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和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統設課程統一下載、上傳中央電大提供的教學大綱;非統設課程要求按照統一格式、體例自行制訂。
4.教學實施方案
必建欄目,教學實施細則(其中含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部分)是根據專業規則、專業教學實施方案、課程教學大綱的目標和要求制訂的教學指導性文件。統設課程統一下載、上傳中央電大提供的教學實施方案,同時據此制訂教學實施細則;非統設課程應根據統一要求自行制訂教學實施方案(細則)。實施方案宜突出多媒體一體化的教學設計理念和實現方法。
教學一體化設計方案重點突出可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獲取路徑和使用方式;教學過程安排,包括面授輔導的次數、時間、內容安排、媒體的使用,作業布置的次數及要求;小組活動的次數及主題;網上集中實時答疑的主題及時間、內容安排;實踐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分階段自學的內容和要求、使用的媒體等。
5.教學輔導
必建欄目,理論上應涵蓋已有教學輔導和自建教學輔導兩部分設計。“已有”是指下載、整理、上傳中央電大提供的課程教學輔導資源;“自建”是根據學校實際和課程教學要求與進度,不斷充實、更新的自主建設的資源,是對中央電大已有資源的有益補充。教學輔導具體包括學習資源導航、考核說明、單元導學和期末導學等若干子欄目:
①學習資源導航---本課程的文字主、輔教材名稱、出版社、版本、主編等,與文字教材配套的錄音、錄像等教材,提供的課程參考書目、網站等學習參考資源等;
②考核說明---介紹本課程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離線作業、在線自測或紙介作業)和終結考核成績占比等;
③單元導學---按照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需要編排含多個章節內容的若干(不少于3個)教學單元,各單元包括重點、難點輔導,共性問題答疑,教師授課教案,使用的講課課件、整理后的實時答疑記錄等;
④期末導學---期末復習各章節重點、難點、題型解析、例題分析等,提示學生獲取歷屆期末試題的途徑。模擬試卷、歷屆期末試卷及其標準答案統一上傳平臺“離線作業”、“在線測驗”欄目。
6.IP課件
統設課程必建、非統設課程選建欄目。IP課件是基于計算機網絡、經流媒體制作平臺加工的講解重難點的音像課,PPT或WORD講義等文本資源,用于學生自主學習點播。統一下載、上傳中央電大的統設課程IP課件,鼓勵制作非統設課程IP課件。IP課件上傳平臺前應通過專家審定,教學工作量和酬金另行規定。
7.課程點播
必建欄目。通過自制、隨堂錄制、錄課系統制作等方式精講課程內容、開課導學、期末重點輔導等保存形成的視頻、音頻資源或達到一定水準的流媒體課件,用于學生自主學習點播,具體分為兩部分內容:在線播課,通過自制、隨堂錄制、錄課系統制作等方式串講、精講課程內容后保存形成的視頻、音頻資源,非統設課程每門要求有不低于250分鐘(不高于400分鐘)視頻、音頻點播課;直播課堂,通過自制、隨堂錄制等形式制成①開課導學,介紹本門課程概況,學習資源及其獲取方式,考核方法、學習要求,特別是網上學習方法指導等,②期末輔導,包括復習指導,重難點解析等,上述直播課堂保存形成各50分鐘視頻、音頻資源。
通過錄課系統制作的并以流媒體點播、制成VCD音像方式供學生學習使用的課程串講、精講資源,上傳平臺前應通過專家審定,教學工作量和酬金另行規定。
8.離線作業
必建欄目。根據教學進度分次布置、需要學生在線下載,并在計算機上完成、提交綜合練習題的非統設課4套(原形考作業)、2套模擬試卷及其標準答案(期中、期末各一套供學生參考,無需評閱);統設課提交2套綜合練習題和2套往屆期末試卷(供學生參考,無需評閱)。統設課程要求取材于中央電大的往屆期末試題、綜合練習題;非統設課程需要自建,設計時注意與在線測驗結合考慮各自特點,有所側重。
自2010年秋季起非統設課程的形成性考核試題需以兩種方式提交,即分次通過離線作業欄目上傳的同時提交4次形考作業的電子版(最后完成提交時間為當學期期末考試前5周),教師需在離線作業欄目網上實際評閱,評閱份數按學校本部學生數另行計酬。
9.在線測驗
必建欄目。每學期建立不低于30道題的、題型應適合于在線完成的試題庫,隨機組卷,供學生在線自測。統設課程要求取材于中央電大的往屆期末試題、綜合練習題;非統設課程需要自建。在線測驗的下拉菜單包括標準考試、作業、測試、練習、往屆試題和例題分析7個選項,設計、上傳時應注意其各自特點同時與離線作業結合考慮,有所側重。
10.課程評價
統設課程必建。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中央電大下達的需要線上線下完成的“課程評價”工作的課程責任教師、相關工作組成員折合教學工作量。
11.網絡課程
選建欄目。鼓勵非統設課程責任教師積極整合遠程教學平臺已有欄目資源,開發、建設了完整的、具有一定水平且通過專家鑒定的“網絡課程”,特別鼓勵采取團隊合作方式,共同開發、建設網絡課程(非統設)。專家驗收后的網絡課程的教師、技術人員教學工作量及付酬辦法另行規定。
非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課程”,而是通過模板整合、設計網上教學資源的自建欄目,列為選建項目,經過專家審定后統設課程按36學時、非統設課程按50學時計算教學工作量。
此外,還包括CAI課件、拓展學習、典型案例或問題庫、實踐環節等選建項目。
三、網上教學活動(交互活動)
(一)網上教學互動準備
1.重視在始業教育中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操作技能培訓,訓練學生運用多媒體設施學習的技能,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積極引導學生較多地運用多種媒體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開放教育學生必須在本校“電大在線”上和省電大“電大在線”平臺進行實名注冊,上網學習每周上網學習兩小時以上,根據上網學習跟蹤記錄情況,納入課程形成性考核。
2.利用遠程教學平臺,建立學習資源導航,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充分掌握網上實時和非實時教學互動的方式、路徑。
3.技術部門要切實優化網絡環境,維護網絡安全,確保校園網的暢通,為網上教學活動提供快捷、有效的支持服務。
(二)網上教學互動內容
各課程責任教師應積極、充分利用學校遠程教學平臺,有效開展教學互動,除通過電話、專用E—mail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外,主要通過平臺的交流空間,諸如“公開討論區”、“課程討論區”完成實時或非實時網上互動,加強對課程論壇的管理,及時回答學生問題,對學生的個別化學習進行在線指導(見附表2)。
網上實時在線教學互動一般每90分鐘折合6學時,每次參與學生不低于5人,發帖數不低于10條。沒有學生參與的網上導學,每90分鐘折2學時,且不得超過3次。
1.遠程教學平臺交流空間(必建)
①公開討論區
建立由專業負責人、教學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組成的在線值班團隊,輪流主持公開討論區,及時匯總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問題并交相關人員負責答疑。
②課程討論區
課程責任教師必須在遠程教學平臺開設課程討論區,并合理利用課程討論區內的各個欄目,開展教研活動、作業講評、主題討論、學習小組活動等,每學期不少于7次(不超過16次)的網上實時教學活動。
●論壇開啟導語
期初導學答疑開始前,應舉行簡潔的課程論壇開啟儀式,課程版主致歡迎帖,引導學生開始在線學習、交流的旅程。“導語”主要告知學生如何使用課程論壇進行教學討論、發帖和回帖方法、本門課程的網上學習活動安排(包括時間、內容等),網上學習(包括離線作業、討論區發帖量)在課程形成性考核中的占比,版主的實時在線時間,聯系方式:專用E-mail,QQ等。
●教研活動
面向全區電大系統本門課程的責任教師、輔導教師組織網上教研活動。每學期每門統設課程至少組織1次網上實時教研活動,每門非統設課程至少組織2次網上實時教研活動,每次90分鐘。
●作業講評(選建)
課程責任教師對作業重難點問題的講評,內容包括:完成作業需要查閱的資料;完成作業的方法,作業中的主要問題及注意事項,提出學習建議。每學期作業講評次數不少于2次,每次90分鐘(也可以制成文本資源,通過教學輔導欄目上傳)。
●其它主題討論、答疑
每學期網上實時有主題討論、答疑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習小組活動)不少于3次, 期初以導學答疑為主、期中以問題答疑為主、期末以復習答疑為主 ,每次答疑時間安排 90分鐘,每次在線發帖學生應不低于5人,發帖數不低于10條。
●發帖
每位學生每門課程在線學習時間每周不低于2 小時,每位學生每門課程的在線提問發帖總數不低于3條。
●回帖
課程責任教師應經常以版主身份上網瀏覽“課程討論區”,對學生所發帖子必修及時回帖,回帖時間不得超過48小時;對個別學生的討論做出評價時,必須點開學生的帖子,再在下面以回復的方式發貼;完成網上教學活動后,應及時撰寫總結在本討論題目結尾部分發布。
2.個別輔導(選建)
鼓勵課程責任教師以專用E-mail和課程QQ群,通過郵件以及視頻、音頻或結合方式對學生進行個別化、個性化導學。同時,注意復制并保存相關記錄以備網上教學工作量核定時作為佐證材料。
鼓勵責任教師積極開展創新性的網上教學交互活動。
3.遠程接待系統
有效利用遠程接待系統實現師生交流、教學互動,具體要求另行規定。
四、網上教學工作分工與要求
網上教學的責任部門是學校承擔開放教育教學、教學管理、學習資源和網絡技術支持服務等工作的相關處室、學院、中心等,各相關部門應根據本“規程”的工作要求,按照各自分工落實責任(見附表1);責任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
五、網上教學工作的考核與評價
本著客觀、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以課程為單位對網上教學工作實行動態等級管理和評定(見附表3、4)。
(一)考核與評價對象
開放教育開設專業的開設統設課程責任教師、輔導教師,非統設課程主講教師、主持教師、責任教師、輔導教師。
(二)考核與評價內容
依據網上教學的完整性、規范性、時效性、實用性、創新性和便捷性的基本要求,對課程責任教師利用學校遠程教學平臺建設網上教學資源和開展網上實時或非實時教學活動情況進行檢查、考核與評價。
網上教學工作量核定分初建學時和更新學時兩部分,新開課程核定初建課時,此后核定維護、更新課時。教材改版參照新開課程核定教學工作量。
(三)考核與評價周期
學校每學期對開設課程網上教學工作量進行考核,根據質量考核標準評定等級。
(四)考核與評價機構
成立由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任組長的網上教學工作考評小組,對網上教學工作進行定期、連續性的檢查、考核與評價,匯總網上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本人,并對學校整體網上教學工作提出改進建議。
(五)考核與評價程序
1.自評
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教師每學期對所負責課程的網上教學工作進行自評,特別要對靜態和動態資源的更新情況加以說明,如實申報網上教學工作量,并自評得分(見附表5)。
2.初審
專業責任教師(或稱專業負責人)對本專業所涉課程的網上教學工作量和等級進行初審,并報所在部門負責人審核。
3.復核
學校網上教學工作考評小組每學期依據標準評定等級,并對課程網上教學工作量進行復核、認定后報送人事處,由人事處核定課酬。
課程責任教師應提交初建的課程網上教學靜態和動態資源文本檔案,考評組以此為基點對課程責任教師網上教學資源的更新情況進行管理和評價;復制并保存QQ空間、專用E-mail等網上教學互動記錄等必要的切實能起到證明作用的佐證材料。
復核結果與自評、初審結果有明顯差異的,考評組會商專業責任教師、課程責任教師,必要時聘請相關教學管理部門參與,以客觀、公開、公正、透明的方式加以解決,明顯需報工作量的教師要予以通報批評。
(六)考核定級標準
依據完整性、規范性、時效性、實用性、便捷性和創新性要求對課程網上教學工作進行質和量的綜合評價,并按照A(必建100分以上、選建不低于10分)、B(必建99-85分、選建不低于5分)、C(84-70分)、D(69-60分)、E(60分以下)、F(0分)確定6個等級。C級是達標等級,完成本門課程的基礎學時;A、B級是獎勵等級;D、E級是不達標等級,核減本門課程的基礎學時;F級是本門課程無網上教學,基礎學時為零。
凡是達到A級標準的課程,考評組復核后須經學校專家組審定、通過。
(七)考核與評價結果的使用
1.獎勵
考核與評價結果將作為考核教師工作量和教學業績的重要依據。達到C級標準獲得本門課程的基礎工作量;達到A級和B級標準的在教學基礎工作量以外給予學時及其付酬獎勵,并在評優和職稱聘任中作為重要條件,具體獎勵辦法另行規定。
對于富于責任心、能力較強、所負責課程均達到B級以上標準的教師,經本人申請,考評組及教學處審批后,可以在本規則確定的上限標準基礎上適當增加課程門數。
2.懲罰
對于網上教學工作不達標的課程責任教師,要求限期建設、改進;限期不改者,采取通報批評、核減工作量等懲罰措施;對連續兩學期達不到C級標準的課程取消該課程責任教師資格。
3.自2010年秋季開始,每學期“網上教學工作量申報與考核”表(見附表5)都統一納入教師業務檔案,并作為教師職稱評定和聘任的重要參數。
五、本規程的適用對象與生效時間
1.適用對象
從事開放教育的學校直屬各相關學院、教務處所轄各聯辦二級學院。
農學院、中央電大殘疾人教育內蒙古學院的網上教學參照本規程另行規定。
2.生效時間
本規程自頒布之日起試行,原相關制度、規定廢止。
六、重申對分校(教學點)的基本要求
1.各分校(教學點)應結合本校實際,加大投入,配置和完善教學所需要的軟、硬件環境,有效提升網上教學的技術支持能力,加強網絡運行管理,保證各種設施穩定、高效、安全運行,切實符合《廣播電視大學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內蒙古電大校評字【2004】160號)的分校配置標準。
2.利用遠程教學平臺(分校級)及時提供中央電大、省級電大網上教學信息和資源,根據需要適當補充網上教學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網上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教學平臺發布及提交作業,跟蹤記錄每個學生的網上學習過程(每周不低于2小時),并納入形成性考核范圍;同時,非統設課程(省開)課程的形考作業自2010年秋季起全部通過內蒙古電大遠程教學平臺(省校級)課程離線作業欄目下載。
3.按規定安裝電大在線遠程教學平臺資源瀏覽系統,并及時接收中央電大的衛星IP數據資源,為學生提供本地局域網內資源瀏覽服務。
4.分校所屬教師、學生必須完成在中央電大、內蒙古電大兩級教學平臺注冊,并通過省校平臺下載各開設課程形考作業(離線作業)。
5.要制定網上教學資源使用辦法及相應的落實措施,充分利用中央電大和內蒙古電大網上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利用網上教學資源學習,有效監控教師和學生使用網上教學資源的過程。
6.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中央電大和內蒙古電大的網上教學活動,每門課程每學期安排至少3次答疑活動、學習輔導、作業講評等網上實時教學活動;原則上應在3個工作日內回復學生問題(網上留言),并將學生的共性問題及時反饋至內蒙古電大。
7.要為學生提供網絡教室、多媒體閱覽室等學習場所和相應設施服務,其配置要與辦學規模及學生學習實際需要相適應,并提升網上學習支持服務能力。
8.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網上學習測評和網上考試的硬件條件,并為學生使用形成性測評系統和網上考試系統提供相應服務。
9.要加強網上教學的規范管理,在配合中央電大和內蒙古電大網上教學檢查、課程評價等工作的同時,定期進行網上教學自查。
內蒙古電大將加大對各分校(教學點)的網上教學跟蹤、考評力度,自2010年秋季起,建立年度通報制,并增加其在績效評估中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