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又迎來了世界讀書日。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好事成雙,巴彥淖爾籍70后企業家石磊先生和家庭教育專家康麗梅老師各為我院貧困學生捐贈了30張樊登讀書卡,價值2萬余元,有60名學子受益,閱讀期限為2年。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這些受助的同學懷著幸福而激動的心情,齊聚云端,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分享會,分享會由心理咨詢中心李俊梅老師主持。同學們為企業家的人文情懷和大愛所感動,這暖暖的愛流注了60名學生的心田。同學們紛紛表示,絕不辜負企業家的大愛,一定會將讀書進行到底。
下面來看看同學們都讀了哪些書,通過閱讀這些書都有哪些感悟吧!
《如何克服焦慮困難》
“1、克服社交焦慮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2、社交焦慮的本質核心就是怕暴露,怕暴露我們的焦慮、我們的外表、我們的性格、我們的社交技能,這四個東西是我們最擔心被別人發現的東西。
3、 我們也得知道社交焦慮的好處。社交焦慮能夠帶來群體和諧。群體的和諧還有可能帶來個人安全感。
4、改變社交焦慮只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叫實踐,第二個叫“認知行為療法”,這兩個方法能夠有效地改變我們社交焦慮的問題。
5、在克服社交恐懼這件事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善良。當我們自己保持善良,保持溫暖,更加愿意主動地改變我們自己,有一個終身成長的心態,克服社交焦慮這件事情就會成為對你人生最大的幫助之一。”
《貪婪的多巴胺》
“這本書對于我來說特別重要的一句話是,成熟的標志就是一個人,終于懂得了活在當下,我對這句話的見解是明白自己的理想,明白自己所生活的狀態,明白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看清楚自己所生活的狀態,所生活的環境只有看清楚現實才可以慢慢的成長規劃自己的未來,規劃自己的理想。多巴胺并不是帶來快樂,它只是帶來興奮,但不是享受人生。這句話我想說的是,別為自己的沖動而買單,任何事情都要深思熟慮,然后再去干這件事,同時我也明白,貪婪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對于任何事情來說,我們都需要知足常樂,我們要明白自己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有一個臨界點,不管是多了還是少了,都是不好的,所以我們要自己控制自己 。”
《心的重建》
“我們的人生總會經歷很多失去,失去親人,朋友,戀人,寵物……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就是在經歷失去時如何療愈自己,以及帶一個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讓自己積極的生活,發現生命的真諦。”
《終結拖延癥》
“無事不拖的人確實難找,而從不拖延的人也很罕見。我們都會拖延,只不過程度有輕有重。我自己也是一個比較喜歡拖的人。比如,我向別人咨詢問題的時候,往往沒有表達自己想要問什么?總是浪費一些時間在一些閑聊上面,詞不達意。最后,別人沒有弄清我想問的是什么?自己也沒有得到想要解決問題的答案。還有就是買汽車票或者坐公交的時候喜歡臨時改變自己決定,這樣的行為往往自己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拖延就是把不喜歡動腦子,不愿意去改變,把重要的事情拖到后面去做。改變拖延的三種方式:認知、情緒和行為的三管齊下方式。拖延癥分為,期限拖延,個人事務拖延,簡單拖延、復雜拖延。改變拖延癥的5步法:覺察,行動,調節,接納自己,自我實現。
《鈍感力》
“在會上聽了同學們分享的書很體會到每個人對每一本書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我聽了《鈍感力》這本書以后,給我了很大的對生活的啟發,甚至會改變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鈍感力可以使人變得強大,遇事從容不迫,有坦然面對的心態,鈍感力是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
經典語錄: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善終守護者》
“這本書里最引發我思考的問題就是:當家人突然被宣告來日無多時,你該怎么辦?或者如果被宣告的人就是你自己的話,你會如何安排?很多人都說,希望最后能在家好好地告別,然而其實多數人都在醫院寂寞而逝。幸福的死無關地點,而是指實現對死的夢。漫長人生謝幕時,仍會把生命的力量傳遞下去。那現場并非悲傷,而是充滿愛與喜悅的時光,我們不能獨占著寶貴的經驗,但愿更多人知道臨終的真相。”
一個貧困的孩子總是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而唯有讀書,能卸下負擔,輕松前行。近些年來各種形式的讀書分享會已在我院開展了多次,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閱讀會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晰。
閱讀,讓生活更美好!
年輕的同學們,希望你們能把閱讀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在滋養自己的同時,也能引領家人、引領同學一起閱讀,把閱讀當成習慣,讓思考伴隨人生,讓書本如影隨形,去享受讀書的樂趣,去尋找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