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工程學院坐落在風光秀麗的北國名城——哈爾濱市。學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黑龍江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和哈爾濱工程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3月合并組建更名為黑龍江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70年來,學校始終與國家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目標追求,篳路藍縷、艱辛探索,攻堅克難、奮楫篤行,繪就了波瀾壯闊的創業畫卷,取得了熠熠生輝的辦學成績,培育了10萬余名堪當大任的應用型人才。學校已經發展為工科優勢突出、交通測繪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高校,整體辦學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躍升和跨越式發展,新時代“龍江工程”的品牌效應日益彰顯。
※肩負重任應運而生※
成立于1952年的東北河運學校與創辦于1953年的重工業部哈爾濱測量學校,肩負為新中國培養急需的內河航運和冶金測繪專業技術人才的歷史使命,“白手起家”籌建辦學。
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學校根植黑龍江沃土,深耕白山黑水,在艱難中摸索,在砥礪中前行,辦學層次一步步躍升,從中專教育到高專辦學,凝練了鮮明的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1980年,兩所學校順應奔涌的改革開放浪潮,乘勢而上、方驂并路,同時成為“全國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學校立足行業、突出應用、適應高寒,陸續建設了以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為代表的一批“高等工程專科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以測繪工程專業為代表的一批“高等工程專科示范專業”,建構了“高工專”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了交通、測繪兩大行業辦學特色,躋身“全國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行列。
歷經歲月滄桑,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校名幾經更迭,始終初心如磐,敞開校門辦學,深入一線育人。前輩們胸懷百川、乘風破浪,走進航舶港口礦山油田組織生產實習;腳踏大地、肩扛儀器,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開展現場教學,把青春的誓言寫在了祖國大地上,把夢想的華章寫進了生動實踐中。學校鍛造了一支聲名遠播的“黃埔路軍”,打造了“南有武測、北有哈測”的金字招牌,有力支援了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夯實了新世紀內涵式發展的堅實根基。
※順勢而起勇立潮頭※
2000年,黑龍江工程學院從兩所高專近半個世紀的厚重歷史中走來,開啟了本科辦學之路。合校升本以來,學校對接國家戰略需要,謀定思變、賦能轉型,堅定不移走特色應用型辦學之路。
22年本科建設、勵精圖治,學校堅持“創新、開放、內涵、特色”發展理念,努力辦“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大學,立足黑龍江、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實現了“五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的跨越式發展,核心競爭力與日俱增。學校獲批新增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辦學層次再度躍升;獲批黑龍江省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部門共建高校,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創新體系;獲批資源與環境、交通運輸、藝術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動力、光學、計算機等3個國防特色學科;建設了交通運輸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等優勢學科,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骨干學科,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新興及交叉學科,寒區綠色低碳交通技術特色學科進入省特色學科建設序列,構建了“一體兩翼”學科布局,新工科、新文科建設交相輝映。56個本科專業中,有21個專業入選國家或省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7個國家首批“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全部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學校還與行業企業共建龍建學院、龍建國際工程管理學院、智慧建筑學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交通學院、智能制造學院、中興通訊ICT學院、信息與智能控制學院、新道用友創新創業學院9個行業學院與現代產業學院,其中龍建學院入選黑龍江省首批30家省級現代產業學院。打造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校內外實習基地180余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共建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發中心2個,創辦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國家眾創空間,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科教融合協同發展、軍民融合協同創新,跨界聯合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技術合作,與美國、德國、英國、俄羅斯、新西蘭、日本、韓國等國家的30余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達成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協議;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開展碩士學位銜接項目;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美國西伊利諾伊大學、芬蘭卡雷利亞應用科技大學開展了國際合作辦學項目;與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聯合開展技術研發項目。
歷經七十載披荊斬棘、玉汝于成,學校成為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排頭兵”,為高等教育事業和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院校、國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應用型高校建設項目百所示范校、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建設高校、黑龍江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和共享型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進入黑龍江省高等教育“8112工程”和教育服務龍江振興“531工程”行列,當選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全國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在全國地方本科院校中嶄露頭角。
※立德樹人堅毅前行※
70年來,學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德樹人、教育報國,矢志不渝地辦人民滿意的大學,勠力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70年庠序之教,教澤綿長。學校緊扣“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時代之問,落實“五育并舉”,推進“三全育人”,向黨和人民遞交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工程答卷”。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建立了開放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以工程文化塑造學生的科學精神、工程精神、人文精神,涵養責任擔當,培養面向未來的現代工程師。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始終穩居省屬本科高校前列,學校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10萬余名學子積極投身國家和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活躍在南極科考、珠峰復測、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扎根生產建設一線建功立業,在社會的廣闊天地大顯身手。他們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突出的實踐能力、較高的工程素質”,為學校贏得了“工程師搖籃”的贊譽,涌現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省部級勞動模范等一大批優秀代表。
七十載光陰,在燦若星辰的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在道阻且艱的創業征途中,卻舉足輕重。七十載接續奮斗、薪火傳衍。學校的創立者以持之以恒的奮斗、馳而不息的開拓,抒寫了教育報國的宏圖志向;學校的繼任者以篤行不怠的守望、與時俱進的進取,展現了教書育人的高遠境界;學校的開拓者用革故鼎新的執著、敢做善成的勇氣,續寫了立德樹人的時代華章。在一代代黑龍江工程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黑龍江工程學院,呈現出一片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
學校連續獲得“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省級文明校園標兵”、黑龍江省“十佳和諧校園”、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黑龍江省師德建設“十佳先進單位”、黑龍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等榮譽。
踏上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的新征程,黑龍江工程學院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賡續70年辦學成就和優良傳統,傳承“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訓,弘揚“昂揚向上、艱苦奮斗、應用為本、爭創一流”的精神,錨定第三次黨代會確立的“十四五”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扎根黑龍江省、面向行業、輻射全國,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六個龍江”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之路;堅持“創新、內涵、開放、融合、特色”發展理念,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加快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不移走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之路;推動新時代應用型本科教育創新發展,積極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堅定不移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切實擔當起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高校的時代重任。學校計劃:到2025年,構建高水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辦學特色更加鮮明,綜合辦學實力穩步提升;到2030年,構建本碩貫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核心競爭力實現新跨越;到2035年,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在國內起到引領作用,整體實力躋身國內一流應用技術大學前列。
學校將以更加積極的作為助力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以更加卓越的辦學成績獻禮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