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在推進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建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在頂尖人才的塑造和培養、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積極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培養頂尖人才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必然選擇。
一、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礎
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作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同為遠景目標,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兩大戰略之間具有共生關系。教育強國建設是建成人才強國的基礎和保障,人才的培養和塑造離不開教育系統的發展。教育系統肩負著人才培養主力軍的重要責任,向社會輸送大量專門人才。一方面,高校專業設置和社會需求對接,保證了高校畢業生順利邁向工作崗位,以個人專長創造社會價值。另一方面,高校聚集著大量的研究人員和相當規模的研究生群體,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致力于在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領域和核心科技方面產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同時,人才強國建設的成效對教育強國建設戰略目標具有促進作用,能夠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更高質量的智力支撐,為高等教育師資、科研、管理水平提升提供高質量保障。
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教育優先發展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布局,在不同歷史時期,均有相應的政策文件加以推進。《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明確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的目標要求,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促進科技發展和國家綜合競爭力提升,充分發揮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引領作用。
二、形成頂尖人才培養體系是建設人才強國的核心要求
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對人才質量和結構提出更高要求。頂尖人才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應成為頂尖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
1.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對頂尖人才需求空前強烈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才強國戰略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對于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也體現了各級各類人才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撐的重要作用。頂尖人才位于人才結構金字塔的頂端,代表了尖端科學技術水平和原始創新能力,他們通過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成果,促進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為社會創造巨大的效益。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經費投入上屢創新高,投入強度持續提高,增速領跑全球。要攻克關鍵技術難關,實現獨立自主的原始性創新,在經費投入之外,更需要能夠開拓創新的頂尖人才。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迫切需要加強頂尖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快培養國家關鍵領域急需的頂尖人才。
2.頂尖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使命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也是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和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頂尖人才培養和人才高地建設已成為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使命。
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龐大,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續遞增,先后經歷了本科生、研究生擴招,高層次人才規模得以不斷擴大,但在頂尖人才培養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對發達國家的一流高等教育體系特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具有鮮明的國別特性。此外,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現代化和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是在相對較長的周期中不斷發展和逐步成熟的,而我國呈后發追趕型的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模式,在頂尖人才培養成效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因此,必須結合我國國情和高等教育發展實際情況,對標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打造世界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目標,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頂尖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3.高等教育人才高地建設為頂尖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人才高地所具有的聚集性的人才規模、高層次的人才隊伍結構等特征,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效益。高等院校應從空間布局、培養結構和質量提升等角度出發,打造人才培養高地,為培育頂尖人才提供平臺基礎。
從高等院校與人才高地建設之間的關系來看,將高等院校打造成人才培養高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高校以人才培養作為中心任務,同時承擔著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傳播知識、鼓勵創新的重要場所。“雙高計劃”旨在將職業院校打造成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這與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要戰略目標相一致。應用型大學應致力于成為行業創新人才的培養高地,在特定學科領域躋身世界領先水平。研究型大學應積極打造各類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助力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建設。
從人才高地與頂尖人才的關系角度來看,人才培養高地建設和頂尖人才培養之間是伴生且互促的關系。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需要在一定的條件基礎上得以發展。人才培養高地作為高原平臺和高峰力量,是人才培養質量向頂尖水平發展的重要銜接和基礎,能夠保障頂尖人才成長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人才培養高地建設與頂尖人才培養的伴生與互促模式,使得頂尖人才培養遵循自身規律逐步發展。把握這一關系邏輯,有利于高等院校建立銜接暢通的完整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
三、當前我國頂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面臨的現實問題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在頂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和人才培養高地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人才高地建設水平和布局有待優化、頂尖人才培養結構有待調整、不同教育階段頂尖人才培養需要銜接等現實問題。
一是人才高地建設水平和布局有待優化。從實際情況來說,我國高等教育人才高地建設中,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高校群、學科專業群發展不足,學科專業平臺對頂尖人才培養支撐不足等問題。不同學科、不同產業間的交叉融合下的協同創新,是當前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然而,我國高等教育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單一性專業教育教學為主,這種傳統科學組織方式不利于知識創新和交叉學科領域的復合型頂尖人才培養。此外,我國區域高等學校的集聚與合作不足,高校之間的合作多是點對點式,而規模性集群式合作發展有限,造成頂尖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平臺支撐作用難以發揮。
二是頂尖人才培養結構有待調整。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關鍵領域技術突破都需要人才結構優化。然而,高校的頂尖人才培養工作中,還存在著人才培養層次不符合高端制造業發展需要,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與區域經濟發展結構對接不足等結構性問題。因此,高等教育系統應進一步加強頂尖人才培養的結構性調整。
三是不同教育階段頂尖人才培養需要加強銜接。高等教育系統要加強對頂尖人才的成長規律和銜接培育機制的研究和探索。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科學精神培育;在高等教育階段要促進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發展,個人學術志向等方面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發展。
四、構建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的路徑分析
基于我國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的現實狀況,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目標,本文認為,可以通過以下路徑構建頂尖人才培養體系:
1.以制度創新打造頂尖人才協同培育機制
在構建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科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設置與尖端科研、未來前沿科技和前沿產業結構的融合,關注學生全球領導力和全球勝任力培養,關注頂尖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的有效性等方面。這些教育理念與育人措施的落地落實,需要高校營造重視人才發展、鼓勵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當前,制度、信息、資源與人才培養的不協同問題是制約頂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的重要因素,應通過制度創新,破解頂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的教學管理體制機制難題。重點解決頂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管理制度、保障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觀念認知問題和其他瓶頸問題,由政府、高校和產業界共同參與,引導高校管理者、教師隊伍和學生群體積極協同,合力推進頂尖人才培養。
2.促進區域、院校、學科、專業和師資協調聯動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高地,其發展水平和結構布局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頂尖人才培養的成效。從學校內部來看,學科發展高地、教師隊伍高地建設,都是頂尖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應加強跨校區合作,建立跨學科平臺和學科群。要發揮高校的聚集效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高地與高等教育高地的匹配性布局。以地區性高校聯盟網絡為基礎,將頂尖人才培養與基礎研究、科技應用深度融合,建立優勢互補的大學創新體系。從學科發展的整體布局來看,應積極培育綜合性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集群,鼓勵發展跨學科、跨領域、跨產業的綜合性研究團隊、技術創新聯盟和育人平臺。以學科群、專業群共同培育頂尖人才,促進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此外,人才培養高地建設需要以高水平的師資加以保障,應加快教師隊伍高地建設,暢通科學研究與教學的融合機制,提升教師教學育人水平。
3.建立網格化的多層次頂尖人才培養結構
積極構建金字塔型的多層次頂尖人才培養結構,形成高品質的人才培養生態。以高校自身發展特征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技術攻關需要為基礎,積極構建涵蓋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和職業技能高校的不同類型院校高水平高等教育體系和頂尖人才的分類培養體系。要加強“雙一流”建設,發揮好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穩步提升應用型大學的整體質量,提高職業技能型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將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頂尖應用技術人才和大國工匠共同納入人才強國戰略的梯隊和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的培養目標之中。
4.暢通各類頂尖人才成長路徑和銜接培養鏈
頂尖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系統和持續性的教育工作,需要促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形成連貫和暢通的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頂尖人才的成長和培育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要對青少年時期具有特殊才學和潛在天賦的學生加以關注和教育引導,為其提供相應的成長通道,保證其在高等教育階段的延續性發展和潛能深入挖掘。“強基計劃”選拔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基礎學科的拔尖學生,并由高校自主招生,正是促進人才銜接培養的重要表現之一。因此,應基于對頂尖人才成長的規律性認識,創設適宜的篩選和銜接培育機制,探索暢通頂尖人才成長的發展通道和銜接培養鏈,最大限度促進不同階段頂尖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為科學技術重大突破和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高水平人才儲備。
(原載2022年第7期《中國高等教育》雜志。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ZDA070)的研究成果。作者單位:史秋衡,廈門大學、貴州師范大學;楊玉婷,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