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和大學生雜志社聯合主辦。自2005年開始舉辦以來,今年已經是第八屆了。這項活動成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宣傳優秀大學生先進典型事跡、引導大學生崇尚典型、學習榜樣的重要平臺,成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成效、有影響的創新品牌。
在過去的2012年,大學生們用自己的責任和擔當,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此次評選出的10名“2012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大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看到了當代大學生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對社會的高度負責、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人民日報》特刊登這些典型的事跡,希望廣大青年學生向他們學習。
雷聲,男,北京大學2009級本科生,中國擊劍隊隊員
奧運冠軍學業優異
雷聲是中國男子擊劍隊新一代的領軍人物,他是繼葉沖、王海濱、董兆致之后的中國男子花劍“新三劍客”。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雷聲勇奪男子花劍個人冠軍,打破歐洲選手在此項目上長達116年的壟斷,創造了中國體育新的歷史。雷聲一瞬間成為了中國人的驕傲、青年人的偶像,領獎臺上的他,風度翩翩。
然而,鮮花和掌聲的背后,卻有另一個雷聲——北大學生。“我真的想讀書”,這是雷聲在2009年參加北京大學入學考試時的話,他的誠懇和期待打動了面試老師,使他成為了一名運動員大學生。對他而言,漫漫劍道是他一直以來行走的道路;書山學海,卻也是他從小心向往之的目標。作為國家擊劍隊運動員,他需要大量的訓練和比賽,為了不耽擱上課,他盡力把訓練時間安排在上課間隙,還請求同學在他外出比賽時錄下老師上課的內容。憑借著這份執著和勤奮,他已結束的所有課程都一次性合格,從未“掛科”,還有為數不少的課程取得了優秀成績。作為運動員大學生,他自強不息,勤奮學習,實現學業與擊劍的雙豐收,成為一名學習成績優異的奧運冠軍。他還積極參加學校、院班的集體活動,與舍友一起設計文化衫,編排小品節目,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郭鑫,男,藏族,中共黨員,南開大學2011級本科生
親歷地震 回報社會
郭鑫是四川阿壩人,親身經歷汶川大地震,震后通過自己努力,積極回報社會。在幫助他人的同時,郭鑫勤奮學習,積極向上,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南開大學。進了大學,郭鑫想要回報社會的感恩之心愈加強烈,在他看來,接受高等教育的自己,能夠運用所學更多地幫助別人了。郭鑫入校后不久,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一份介紹退耕還林地區農民生活狀況的材料。他看到,這些地區的農民因為退耕還林,被迫放棄以往穩定的經濟來源,生活狀況每況愈下。他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林業碳匯商業化模式,并在邯鄲邱縣建立試點,一年內實現戶均增收近2000元。他積極將科研成果投入社會企業,服務社會,撰寫的創業計劃書獲2012年全國“挑戰杯”競賽金獎。
地震后上高中的郭鑫,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組建團隊,通過走訪、問卷、座談,先后調查超過1000余名重災區學校學生,撰寫了超過10萬余字調查筆記,形成一篇高質量心理調研報告,獲得市級學生社會實踐特等獎。他說,我現在有多大能力,我就做多大的事情,只要能幫助他人,回報社會,哪怕事情很小,做起來很累,我也要做,因為別人在我最艱難的時候幫助了我。
吳大偉,男,中共黨員,遼寧科技大學2009級本科生
助人為樂 始終不渝
吳大偉曾獲得“2012遼寧省教育年度人物”、“2012遼寧省學雷鋒標兵”、“2011遼寧省大學生年度人物”、“遼寧科技大學2011十大年度人物”、“遼寧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遼寧科技大學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他于2010年11月,發起創立了遼寧省第一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郭明義愛心支隊——“暖風”,“以助人為己任、以奉獻為快樂”是他始終不渝堅守的信念,“向郭明義老師學習”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作為隊長,他帶領隊伍幫扶患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殷懿同學;組織“郭明義愛心支隊”幫扶特困學生100余人;積極參與并支持郭明義同志在社會范圍的愛心活動;主動捐獻造血干細胞,自愿獻血6次,多次組織參與義務勞動、捐款、義務支教、志愿服務養老院福利院等志愿工作;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獲得多項省級榮譽,用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郭明義式大學生”的風采。
吳大偉還帶領團隊多次走進鞍山周邊教育資源匱乏地區開展愛心支教。“暖風”隊員利用2011年、2012年暑期開展了北靈山小學幫扶活動、岫巖實驗小學義務支教、北星小學、勞動路小學幫扶活動以及東礦小學義務支教。
李博亞,男,中共黨員,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2011級學生
最美警察 舍己救人
2012年7月9日,正在河北昌黎火車站執行暑運安保見習任務的李博亞,為勇救輕生旅客,不幸被列車軋斷雙腿,身負重傷,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贊譽。他先后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河南省模范大學生”等榮譽,被譽為“90后最美學警”、“中國最美警察”。
在生死時速的考驗面前,李博亞沒有絲毫猶豫,跟著輕生旅客跳下站臺。此刻,以時速35公里進站的列車已到眼前,巨大的慣性使得火車撞上兩人,輕生旅客被撞倒在兩軌之間,未受碾壓;李博亞的左小腿膝蓋以下和右腳踝卻被近10個鐵輪軋過……他在危急時刻的縱身一躍,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無悔忠誠!公安部下發通知,要求廣大公安院校學生學習李博亞同學堅定信念、牢記宗旨的崇高精神,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優秀品質和奮不顧身、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在中央、首都主要新聞媒體和門戶網站發起的中國“最美警察”推介活動中,李博亞名列榜首。為弘揚李博亞精神,以踐行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為宗旨的“李博亞志愿者服務隊”自發成立,“李博亞區隊”正式命名,“學博亞、做博亞”精神的傳承活動蔚然成風。
趙云龍,男,中共黨員,武漢理工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
科技創新 孜孜追求
趙云龍大學四年堅持科技創新,于2011、2012年參加“挑戰杯”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在國際重要刊物發表SCI論文10篇,申請專利4項。2011年,其學術科技作品《鉬酸錳/鉬酸鈷分級異質結構納米線設計構筑與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和湖北省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2012年,以他為隊長并圍繞其科研成果組建的“幀科創業團隊”獲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和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他在科技創新方面孜孜追求,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關于鋰空氣電池方面的研究論文,受到中國日報、光明日報、國家能源局、美國Research News on General Science等的廣泛關注與贊揚,為鋰空氣電池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他于2012年4月榮膺“2011湖北大學生年度人物”,同時獲年度績優人物大獎,并先后獲得校青年五四獎章、“理工青年十大風云學子”、“校創新創業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最終以年級第一的綜合成績保送本校2012級研究生,并獲得直博生資格。
楊帆,女,中共黨員,清華大學2010級博士研究生
樂觀上進 對抗病魔
研究生期間,楊帆參與了超級碳納米管力學和超級分形纖維幾何與力學研究,在短短兩三年內取得多項進展,先后發表SCI論文15篇,最高影響因子達8.479。2008年5月,已獲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正在準備碩士畢業論文答辯的楊帆被檢查出患有腦腫瘤。
2009年1月15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2006級碩士生黨支部召開支部大會,接受楊帆為中共預備黨員,楊帆在入黨志愿書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未來對于我來說,是個未知數,但是無論怎樣,我都會堅強地去面對。”她樂觀上進,在病中積極追求入黨,在理想信念、科學、藝術等各方面力爭上游;她樂于助人,幫助一名患有腦癌的同學康復治療。她和導師有一個共同認識:如果一名博士研究生不能使科學思想得到進步或創新的話,就對不起博士這個稱號。從博士入學至今,楊帆已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了3篇高水平論文。她不僅科研能力突出,而且喜愛多種民族樂器,尤其專精古箏,曾多次在人民大會堂演奏。2009年7月12日,楊帆舉辦了“夢圓清華”個人古箏音樂會。她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全面發展,是近年來清華研究生中涌現出的杰出代表。
唐建哲,男,共青團員,石家莊經濟學院華信學院2012級本科生
迎戰苦難 勇擔責任
唐建哲的父親患精神分裂癥,無業在家,每月領取不到300元的低保,每年的治療費需要5000余元,母親身體不好,是一名清潔工,靠掃街的每月800元工資養家。
盡管家庭貧困,但唐建哲樂觀堅強,身在逆境卻勇于擔當。從高考結束第一天開始,他就堅持每天凌晨兩點多,和媽媽一起清掃街道。21歲的唐建哲,一米七五左右的個頭,他掃地時一邊看著腳下的路面,一邊不時回頭看看媽媽,見她有從樹坑里掃不出來的紙屑,就趕緊跑過去幫她撿起來。“每次遇到車,他都不讓我去,掃地時還總是讓我在馬路里邊,他在外邊。”說起兒子的孝順,媽媽的臉上就漾滿了幸福。談到會不會有心理負擔時,唐建哲笑著說:“我在幫我媽媽掃地,又不是啥丟人的事,有啥難為情的。”
面對生活的苦難,唐建哲選擇了擔當,用樂觀、自信、孝心、感恩,勇敢地擔當起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中國青年報、河北青年報等對他的事跡進行了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被稱為“90后掃街男孩”。他的事跡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唐建哲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要成功就要靠自己努力,靠知識改變命運。”
趙政,男,共青團員,復旦大學2011級本科生
投身環保 肩負責任
2009年的世界環境日,趙政經過培訓和選拔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授予的“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他從高中起便積極關注環保、投身環保,從響應世博號召發起大型利樂包裝回收活動,到聯合國森林年主題下的“多筷好省”大型節筷行動;從三赴崇明的生態考察和野生動物保護,到連續十幾個日日夜夜遍訪填埋場、焚燒廠的垃圾分類調研。
2011年11月底,趙政作為當時中國代表團最年輕的青年環境友好使者,赴南非德班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并在中國角宣讀《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倡議》,向世界青年展示了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得到新華社、文匯報、中國青年報、東方衛視、人民網、騰訊、網易等多家媒體的報道與肯定。他先后被評為“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聞人物”、“2012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他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是為了將來可持續發展而必須做的事,由此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合格的青年環境友好使者,為環保事業付出一生的努力。他說:“我想用我的行動告訴大家,保護環境是每一個當代大學生的責任,也是每一個人,對這個地球應盡的一份責任。”
陳晨,女,中共預備黨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1級碩士研究生
登頂珠峰 堅忍不拔
2012年5月19日,一個名字被定格在喜馬拉雅的山巔,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名冊上,從此多了一位身份是在校女大學生的登山者。她叫陳晨,我國首位登頂珠峰的在校女大學生。
2011年8月,她成功登上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雪山登頂,也正式成為珠峰隊隊員。6年大學路,她以優異成績被保送至本校攻讀碩士研究生;6年登山路,高寒、缺氧、陡峭的山路上留下了她的身影;6年抗爭路,陪伴著身患骨癌晚期的父親,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登頂之路并不平坦,她曾遭遇氧氣用完和峭壁失足的險情,但最終,一步步向世界之巔前行,她克服寒冷、呼吸困難、雪崩等重重困難,超越身體和心理的極限,成功傲立于世界之巔,停留了15分鐘。她以堅忍不拔的品格、敢為人先的精神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如鏗鏘玫瑰一樣在山頂綻放,像展翅雄鷹一樣在山頂翱翔。她在登頂中釋放最美的青春,深刻闡釋了“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人文內涵,用青春的誓言書寫了當代大學生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不懈追求“我的中國夢”的絢麗篇章。
吾提庫爾·艾爾肯,男,維吾爾族,中共預備黨員,新疆大學2009級本科生
開發軟件 創新創業
吾提庫爾·艾爾肯出生在烏魯木齊,今年23歲,現已擔任“優件師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他2009年考入新疆大學軟件學院,在校期間學習優異,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先后獲得“稻盛京瓷西部開發獎學金”、“全國軟件設計大賽”新疆區優秀獎、全國信息科技技術應用職業技能證書、“廣發獎學金”,并參加了“中國移動MM百萬青年創業大賽全國三年總評”,他的“優件師維吾爾文手機瀏覽器”最終獲得全國一等獎。
他積極投身創新創業,2010年申請創辦“火星民文信息處理工作室”。2012年8月,正式成立“優件師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他先后做出優件師人事管理系統、優件師店鋪管理系統、優件師維吾爾文手機瀏覽器、手機漢維語音翻譯、手機食品安全檢測、基于平板電腦的智慧餐廳系統等軟件,目前已投入商用,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吾提庫爾將加入“多語種智能實驗室”的科研工作。他們“瀏覽器”產品的今后目標是支持蒙古語、藏語等少數民族語種,最終成為支持56個民族語言的瀏覽器,打造真正屬于中華民族的瀏覽器,為世界移動互聯網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