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歸根結底是為了人民能過上幸福生活。中國夢是強國夢、復興夢,更是讓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
擁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生活環境……中國夢,最終是由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個體夢想匯聚而成。實現這些夢想,關鍵在于通過實干,化為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福祉。
黨的十八大著眼于人民幸福,描繪出了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自治區黨委提出“8337”發展思路,最終指向就是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不斷滿足民生之需,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連著幸福。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百姓的幸福夢。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靠保障和改善民生積微成著。
打好扶貧攻堅戰,加快貧困人口脫貧,是我區追夢道路上的一項重要民生任務。率先在西部地區全面建成小康,重點和難點就在貧困地區。目前我區正在開展的省級領導干部聯系貧困旗縣工作,點亮了全區最貧困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夢想;“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讓離中國夢最遠的群體看到了希望。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堅決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努力推動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真心扶貧兌現承諾,貧困就會逐步消除,幸福就能觸手可及。
能否準確把握民生脈動,不斷解決好民生問題,更多更好地為民辦實事、辦好事,考驗著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檢驗著各級領導干部的宗旨信念。民生工作千頭萬緒,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民生問題千差萬別。對各類民生問題,就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打造幸福生活的安全網,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使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民生訴求不只是衣食住行,還有社會的和諧安寧,不僅有物質豐富,還有公平正義。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夠在公平的權利、機會和規則面前成就個人夢想,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是民生之本、夢想之源。
隨著中國前行的腳步,秉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我區改善民生的步伐堅定而有力。農村牧區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大、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全面實行、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一項項保障民生的舉措,一份份改善民生的努力,已經在內蒙古大地上匯聚成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奮斗的強大合力。這不僅為夢想照進現實鋪就了基石,更將發展的力量凝聚在夢想的旗幟下,讓全區2400萬各族群眾底氣十足,在實現美好生活的夢想征程上闊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