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菊同志先進事跡
張曉菊,女,漢族,1981年11月出生, 2011年7月參加工作,201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碩士研究生,講師。現任河套學院機電工程系教學辦公室副主任。
一、發揮先鋒模范樹榜樣
工作中能夠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并能夠運用先進的思想政治理論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近兩年,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表現出較強的組織觀念和大局意識。2018年,在新校區搬遷過程中,張曉菊同志作為機電工程系搬遷小組組長,從擬定搬遷計劃到新校區的分類、整理、上架,耐心細致,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完成機電工程系的搬遷任務。
2017年以來,學院開始啟動河套學院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工作,張曉菊同志以身作則,主動承擔起系評估小組組長和材料員一職, 按照指標體系統籌安排、分解任務,準備評估材料,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加班已成常態。她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身到本科合格評估工作中。
二、踐行愛崗敬業樹骨干
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意味著更多地付出,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張曉菊同志用一腔熱愛溶鑄崇高的黨員形象。始終履行黨員義務,并保持先進性。把對黨無限忠誠的樸素情感化作實際行動融入她所摯愛的教育事業上。
自參加工作以來,她非常熱愛這片凈土,積極承擔著幾個班級的班主任和專業核心課程的繁重教學任務,當系里工作需要時,她毅然又擔負起教學辦公室副主任一職,負責系里教學辦公室的行政工作。這份工作龐雜而瑣碎,既有教師計劃安排、日常教學檢查、教學質量監控、教學環節監督等,也有臨時的教學調研、教學傳達、教學效果反饋,同時還要與教師和學生不斷地交流、溝通。但她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盡職盡責,不但認真完成了任務,還逐漸摸索出了工作的規律,成為我系教學崗位的骨干力量。
“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是她入黨申請書中的誓言,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教師犧牲自我的精神。2014年3月張曉菊同志在工作過程中發生嚴重交通事故,雙腿無法站立,需做大型手術,但該同志沒有向組織提出申請任何困難資助,她認為應該把這些錢用來幫助更困難的同志。病情剛剛有所好轉,由于系里教師缺乏,她在身體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拄著拐杖又投身到工作第一線,承擔起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兼教學辦的工作。該同志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體現了黨員教師的政治責任感和大局意識。
三、打造教書育人樹形象
張曉菊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貫穿在工作中,認真地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忠誠教育事業,時刻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四有”好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座右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融入課堂教學,用心反思教學成果和改進策略,提高學生探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加工作以來,始終把工作放在首位。在系里缺乏專業課程教師的情況下,不挑剔、不推諉,任勞任怨的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共承擔了3門本科課程的教學和6門專科課程的教學。即使在身患疾病期間,也強忍病痛,恪盡職守,教學與行政兩不誤。張曉菊同志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她在平凡的崗位上贏得了全體教師的認可和尊重。有了對工作的熱愛,對事業的追求,她在工作中不計勞苦,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分別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優秀思政教育工作者、教務管理工作先進個人、優秀輔導員等稱號。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凝聚著心血和汗水,同時在工作中,張曉菊同志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張曉菊同志注重學習,廣開思路,積極探索學術課題研究,關注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不斷拓展專業領域、加強知識積累,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近年來,在堅持教改,深入鉆研,力求教學相長的同時,主持教科研項目3項,在線課程1門,連續幾年指導大學生基金項目、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多項,并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金獎。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2篇,EI收錄1篇,實用新型專利1項,編寫教材和實驗實訓指導共3部。
工作以來,該同志在教學、管理、科研等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恪盡職守,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教學是苦的,但苦中也有樂。她用熾熱的情懷,滿腔的摯愛,不斷實現著自我人生價值。在榮譽面前,她深知,是工作、學習磨礪了她,是黨教育、培養了她。無論在成功或挫折面前,她都會懷著對工作的摯愛,對事業的虔誠,用實際行動展現黨員教師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