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的《計算機及網絡法律法規》一書統計,1991年至1999年1月間,我國頒布有關的法律法規23個,涉及計算機軟件保護及著作權登記、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計算機工程、電信設備進網管理、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管理、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軟件產品管理、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諸多方面。
其中和公民個人有較直接關系的法律法規有:
l.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1996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1997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
3.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6年2月1日國務院發布,根據1997年5月20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的決定》修正)。
4.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規定(1996年4月9日郵電部發布)。
5.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1997年12月16日公安部發布)。
6.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1998年2月13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
7.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管理暫行規定(1998年2月26日國家保密局發布)。
據初步統計,分散在上述法律法規中的涉及公民個人的禁止性規定及法律責任規定有16條22款。在中國法律管轄的范圍內,所有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及互聯網從事活動的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進行相關的違法犯罪活動,否則,必將受到法律制裁。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禁止侵犯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有關法規條文見附錄)。
2.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從事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3.計算機信息網絡直接進行國際聯網,必須使用郵電部國家公用電信網提供的國際出人口信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進行國際聯網。
4.從事國際聯網業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嚴格執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等違法犯罪活動,不得制作、查閱、復制和傳播妨礙社會治安的信息和淫穢色情等信息。
5.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等犯罪活動;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查閱、復制、制造和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妨礙社會治安和淫穢色情的信息。發現上述違法犯罪行為和有害信息,應及時向有關主管機關報告。
6.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7.國際聯網用戶應當服從接入單位的管理,遵守用戶守則;不得擅自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網絡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不得制造、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他侵犯網絡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8.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計算機信息系統泄密后,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按有關規定及時向上級報告。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辦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
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制作、復制、查閱和傳播下列信息:
(-)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
(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
(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六)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八)損害國家機關信譽的;
(九)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活動:
(-)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
(二)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三)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四)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
(五)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
第七條 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利用國際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病毒是生物學領域的術語,是指能夠自我繁衍并傳染的使人或動物致病的一種微生物。人們借用它來形容計算機信息系統中能夠自我復制并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惡性軟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這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定義。
2.計算機病毒實質上是一段可執行程序,它具有廣泛傳染性、潛伏性、破壞性、可觸發性、針對性和衍生性、傳染速度快等特點。早期的計算機病毒多是良性的,偏重于表現自我而不進行破壞;后來的惡性計算機病毒則大肆破壞計算機軟件,甚至破壞硬件,最終導致計算機信息系統和網絡系統癱瘓,給人們造成各種損失。計算機病毒可被預先編制在程序里,也可通過軟件、網絡或者無線發射的方式傳播。
在我國,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是違法犯罪行為,要受法律制裁。
1.注意防止盜竊計算機案件,在高校經常會發生此類案件。小偷趁學生疏忽、節假日外出、夜晚睡覺不關房門或外出不鎖門等機會,偷盜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或掌上電腦,或者偷拆走電腦的CPU、硬盤、內存條等部件,給學生造成學習困難和經濟損失。
2.注意防止火災、水害、雷電、靜電、灰塵、強磁場、摔砸撞擊等自然或人為因素對計算機的危害,要注意保證計算機運行環境和輔助保障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
報紙上曾報道過(新電腦也有大麻煩)的新聞。一戶人家花了一萬多元買了一臺名牌電腦,沒用20天主權就壞了。維修人員認為是靜電引起的,人身靜電“燒毀”主板,電腦公司不承擔保修義務。這靜電不得不防。
3.防止計算機病毒侵害電腦,要使用正版軟件,不要使用盜版軟件或來路不明的軟件;從網絡上下載免費軟件要慎重,注意電子郵件的安全可靠性;不要自己制作或試驗病毒。重創世界計算機界的CIH病毒,據說是一個臺灣大學生制作的,它給全世界帶來了電子災難。
4.如果你把計算機接人互聯網,經常進行網上沖浪,就必須小心“黑客”的襲擊,后面的“防黑十招”請你注意。
5.有了計算機,就要同時選用正版殺毒軟件,應選用可靠的、具有實時(在線)殺毒能力的軟件。
6.養成文件備份的好習慣。首先是系統軟件的備份,重要的軟件要多備份并進行寫保護,有了系統軟件備份就能迅速恢復被病毒破壞或誤操作破壞的系統。其次是重要數據備份,不要以為硬盤是永不消失的保險數據庫、某高校一位研究生把畢業論文存儲在筆記本電腦里,沒有打印和備份,后來該筆記本電腦丟失,令他十分痛苦,幾個月的心血白費了。另外,病毒也會破壞你的硬盤或數據。
7.給電腦買個保險。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計算機保險。
此險種,包括計算機硬件損失保險、數據復制費用保險和增加費用險(設備租賃費用險)等,主要承保火災、爆炸、水管爆裂、雷擊、臺風、盜搶等導致的硬件損失,數據復制費用和臨時租賃費用。對于風險較難以控制的病毒、“黑客”侵害計算機問題,則責任人免除條款。
8.要樹立計算機安全觀念,心理上要設防。網絡雖好;可是安全問題叢生,網絡陷講密布,“黑客”伺機做案,病毒層出不窮,秩序不是很好,你要特別小心。不要以為我是高手我怕誰,須知天外有天,網上殺手多如牛毛,弄不好你就被人“殺了”。
9.保護電腦安全的其他措施:
(1)最好選購與你周圍的人的電腦有明顯區別特征的產品,或者在不被人輕易發覺的地方留有顯著的辨認標志;
(2)當你和機器分別較久之時,如寒暑假等,最好把機器內部較貴重的芯片取下另保存它處;
(3)上網的電腦千萬注意防止密碼泄露他人,并經常更改密碼;
(4)在有條件的院校,可寄放到專門的保管場所。
1.要使用正版防病毒軟件并且定期將其升級更新,這樣可以防止“黑客”程序侵入你的電腦系統。
2.如果你使用數字用戶專線或是電纜調制解調器連接因特網,就要安裝防火墻軟件,監視數據流動。要盡量選用最先進的防火墻軟件。
3.別按常規思維設置網絡密碼,要使用由數字、字母和漢字混排而成,令“黑客”難以破譯的口令密碼。另外,要經常性地變換自己的口令密碼。
4.對不同的網站和程序,要使用不同的口令密碼,不要圖省事使用統一密碼,以防止被“黑客”破譯后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5.對來路不明的電子郵件或親友電子郵件的附件或郵件列表要保持警惕,不要一收到就馬上打開。要首先用殺病毒軟件查殺,確定無病毒和“黑客”程序后再打開。
6.要盡量使用最新版本的互聯網瀏覽器軟件、電子郵件軟件和其他相關軟件。
7.下載軟件要去聲譽好的專業網姑,既安全又能保證較快速度,不要去資質不清楚的網站。
8.不要輕易給別人的網站留下你的電子身份資料,不要允許電子商務企業隨意儲存你的信用卡資料。
9.只向有安全保證的網站發送個人信用卡資料,注意尋找瀏覽器底部顯示的掛鎖圖標或鑰匙形圖標。
10.要注意確認你要去的網站地址,注意輸入的字母和標點符號的絕對正確,防止誤入網上歧途,落入網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