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審核評估推動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解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對“十四五”新發展階段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作出整體部署和制度安排。這是繼2014—2018年審核評估總體完成后,教育部在教育強國戰略背景下啟動實施的新一輪審核評估,是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進一步推進教育督導改革推出的硬招實招。
新一輪審核評估,招數“硬”在哪里,“實”在何處?它將對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和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產生哪些深遠影響?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對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教育論述為高等教育評估改革,特別是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表示,《方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對接新時代教育評價、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要求,在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引導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本科人才培養規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方案》始終把“五個堅持”作為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落實教育“四個服務”和新時代本科教育要求;堅持破除“五唯”頑瘴痼疾,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引導高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堅持構建大學質量文化,引導高校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工作目標上,《方案》強調把“一根本、兩突出、三強化、五個度”作為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共同愿景和價值追求。“一根本”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皟赏怀觥奔赐怀觥耙员緸楸尽?,確保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突出“四個回歸”,落實“三個不合格”“八個首先”有關要求,引導高?!拔逵辈⑴e傾心培養時代新人?!叭龔娀奔匆詫W生發展為本位,強化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推動人才培養范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五個度”即注重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社會需求的適應度、師資和條件的保障度、質量保障運行的有效度、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和學校辦學導向,發揮著評價指揮棒的作用?!敝袊嗣翊髮W黨委書記靳諾說,“《方案》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以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作為核心要素,這對于推進立德樹人機制建設,確保立德樹人的統領地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意義深遠?!?/span>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表示,《方案》的出臺,對于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全面落實中央教育評價改革任務。2020年,中央出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統籌謀劃新一輪審核評估,對落實中央教育評價改革要求,引導高校堅定正確辦學方向、抓實人才培養質量“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高等教育評估是《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務,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評估對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保證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審核評估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研制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構建中國特色、符合時代需要的審核評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內校外協同聯動的診斷改進機制,是加快實現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制度化、長效化的緊迫任務。三是切實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工作。上輪審核評估在引導高?!皬妰群?、促特色”方面作用明顯,評估理念標準已在戰線形成廣泛共識,成為高等教育評估的品牌,并在國際上產生積極影響。但還存在評估推動高校建立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力度不夠、評估分類不明確、評估結果剛性不強、評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傳承經驗的基礎上,對審核評估工作進行改革創新。
緊扣短板回應熱點難點問題
“新一輪審核評估緊扣上輪評估存在的短板及新時代本科教育要求進行優化改進,回應政府關切、社會關注、高校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苯逃拷逃綄Ь重撠熑吮硎?。
新一輪審核評估有五個突出特點:一是立德樹人導向更加鮮明。針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軟、弱、碎”,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還沒有完全貫通到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的問題,《方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立德樹人指導思想,把立德樹人融入評估全過程、全方位,強化立德樹人基礎、指標和制度建設,真正讓立德樹人落地生根。二是堅決破除“五唯”頑疾?!斗桨浮啡婕訌娹k學方向、育人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審核,引導教師潛心教書、安心育人。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注重“帽子”教師對本科人才培養的貢獻,強化多元主體評價,從不同角度了解在校生學習體驗和學校人才培養情況。三是積極探索分類評價。針對上一輪審核評估在堅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方面存在國家尺子過粗、高校自設尺子不清晰的問題,新一輪審核評估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按類型把尺子做細,提供兩類四種“評估套餐”,引導一批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推動一批高校定位于培養學術型人才,促進一批高校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四是大幅減輕評估負擔。針對上一輪審核評估存在審核指標多、環節多、時間長的問題,《方案》堅持減輕評估負擔,增強評估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行線上線下評估“一體化”,精簡入校評估專家人數、天數、環節,采信已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并在有效期內的專業(課程),讓評估負擔“減下來”。五是突出評估結果使用。把上輪評估整改情況作為申請受理門檻條件,列出問題清單,咬住清單一究到底。建立“回頭看”隨機督導復查機制,對整改期內突破辦學規范和辦學條件底線的高校,采取約談負責人等問責措施,切實讓評估整改“硬起來”。
靳諾認為,《方案》的新特點,體現了把改革教師的評價作為關鍵,引導廣大教師認真踐行教書育人使命的導向?!案咝R_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最根本的是要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靳諾說,“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第一標準,突出教書育人實績,改進教師綜合評價。堅決克服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現象,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教師職前培養和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破除‘五唯’頑瘴痼疾,探索構建科學、多元的人才評價制度,注重憑實績、能力和貢獻評價教師,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span>
國家督學、北京交通大學校長王稼瓊指出,新一輪審核評估非常注重取得實效,立足指導高校切實做好評估整改工作、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切實解決“評估最后一公里”問題,把督導評估“長牙齒”落實到位。
“通過向戰線通報審核評估結果、督導復查結果,保持審核評估工作對高校的威懾力,可以讓高校緊抓本科教育教學工作不放松,真正把本科教學基礎地位和人才培養中心地位落到實處。而通過對突破辦學規范、辦學條件底線和評估整改落實不力、關鍵辦學指標評估后下滑的高校負責人進行約談問責,將倒逼高校主要負責人必須率領領導班子成員和全校教職員工把人才培養作為一切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盡職守本,為黨和國家培養優秀人才?!蓖跫诃傉f。
探索分類評價,引導高校特色發展內涵發展
長期以來,高校分類評價是世界各國教育評估、教育管理的難點。我國高校數量眾多,在目標定位、國家和地方需求、發展階段等方面都存在不小差異。如何更好地發揮評估作用,通過分類評價推動不同領域、不同層次高校有特色、高質量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和評估機構一直在努力探索。
“為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教育部從新一輪審核評估實施方案研制之日起,就將探索分類評價作為核心任務之一,成立高水平專家組進行集體攻關,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類評價體系。”國家督學、大連理工大學原副校長李志義介紹說,《方案》實行評估分類,是我國高等教育評估領域探索分類評價的肇始之筆,是新一輪審核評估的突出亮點之一。
根據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和高校辦學定位、服務面向、發展實際,新一輪審核評估分為兩大類。其中,第一類審核評估針對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標、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臺,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將重點考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所必備的質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舉措與成效。第二類審核評估針對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歷史不同,又具體分為三種:一是適用于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適用于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適用于已通過合格評估5年以上,首次參加審核評估、本科辦學歷史較短的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類審核評估將重點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資源條件、培養過程、學生發展、教學成效等。
對應到本輪審核評估的指標體系,第一類高校評估方案側重于評價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和水平,設有黨的領導、質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等4個一級指標,以及相應的12個二級指標和37個審核重點。第二類高校評估方案側重于評價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設有辦學方向與本科地位、培養過程、教學資源與利用、教師隊伍、學生發展、質量保障、教學成效等7個一級指標,以及相應的27個二級指標和78個審核重點。
“高校可根據大學章程和發展規劃,綜合考慮各自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等,自主選擇不同類型的常模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從而進一步找準所處的坐標和發展方向?!苯逃拷逃綄Ь重撠熑吮硎?,《方案》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提供導向鮮明的兩類四種“評估套餐”由高校自主選擇,引導一批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所必備的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示范引領全國;推動一批高校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注重科研反哺教學、服務國家和地方戰略;促進一批高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彰顯地方特色。
李志義指出,新一輪審核評估全面適應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需求,對接一流大學建設、應用型高校改革發展、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重大戰略部署。依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辦學定位、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情況,首次提出兩類四種評估方案,供高校自主選擇。通過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標,首次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由高校根據要求和辦學實際自主選擇。增加定量指標,設置必選項和可選項,必選項對標國家底線要求,可選項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這些舉措,充分尊重了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和階段性發展特點,有利于引導和激勵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特色發展,力求有效遏制“千校一面”。
國家督學、中共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陜西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表示,新一輪評估,高質量成為總基調,分類評估成為新路徑,以評促強成為主旋律,建立健全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成為總目標。
“此次教育部以審核評估為切入點,從人才培養這一高校核心任務出發,創造性地采取柔性分類方式探索分類評價,有理有據,每所高校都能夠直觀、準確地選準自己的評估類型方案,這是我們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類評價制度的一次成功創舉,對于真正引導高校實現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李志義說。
以審核評估為契機,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一所大學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質量究竟如何?是否達到了自身設定的目標和國家、社會的期盼?這是所有高校都理應回答的問題,是不可回避的義務?!鼻迦A大學副校長彭剛認為,定期在內部評估的基礎上接受外部評估,一方面可以回應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關切,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學校盤點自身成績和不足、深入反思以利繼續前行的契機?!耙栽u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絕非空話,審核評估工作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推動,是可以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的。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旗煌介紹說,2016年接受教育部第一輪審核評估以來,北京大學扎實整改、以評促建,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展望新一輪審核評估,他表示,北京大學將繼續當好“排頭兵”,積極參與、落實教育評價改革,用好審核評估問診把脈、推動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談及如何以新一輪審核評估推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指出,新一輪審核評估把有效推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作為主線不動搖,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前瞻性、協同性綜合改革,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具體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堅持以評估思想理念引導改革。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全面對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國際先進理念,將其作為引領整個評估工作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刻苦學習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強調教育產出質量,以質量保障機制和能力為評估重點,促進學校及時發現問題并持續改進。
二是堅持以評估要點指標推動改革。堅持對標新時代本科教育質量要求,加強對思政教育、本科地位、學生發展、卓越教學、雙創教育等方面的審核,銜接“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引領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創新,讓教學改革“動起來”,推進高校在體制機制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等重點領域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三是堅持以評估政策資源支持改革。增設審核評估問題清單,特別針對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及主要問題,采取“臺賬銷號”方式一抓到底。實行限期整改,落實督查督辦和問責制度,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隨機抽取的方式,對高校整改情況和關鍵辦學指標進行督導復查,持續追蹤整改進展。開展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案例收集和推廣,幫助其他高校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新一輪評估的指標體系突出本科教育教學的一系列關鍵點,始終把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作為主線不動搖。我們將在評建過程中,全面了解評估指標內涵,對照各項評估指標梳理前期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檢視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一步筑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夯實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核心地位,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上鑄就新的價值坐標,實現新的作為,繼續為全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發揮應有的作用?!迸韯傉f。
選取不同類型高校開展評估試點后逐步推開
本輪審核評估時間為2021—2025年,主要包括評估申請、學校自評、專家評審、反饋結論、限期整改、督導復查等評估程序。下一步,教育部督導局將印發配套文件,部署做好新一輪審核評估,確保不跑偏、不走樣,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
一是統籌規劃,達成共識。部署學校做好評估申請,合理選擇評估類型、切實落實以評促建。教育行政部門將綜合考慮高校章程規定、事業發展需要、上一輪評估時間和整改效果,以及評估機構年度評估能力等因素,制定審核評估規劃。發揮宣傳工作在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精神激勵、文化支撐等方面的作用,通過標準解讀、專家培訓等多角度全方位權威解析,把新一輪審核評估的重大意義“傳到位”、精髓要義“說清楚”、任務要求“講明白”,讓戰線深入理解、準確把握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內涵要求。
二是試點先行,示范引領。打造新一輪審核評估示范“樣板間”,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開展全國統一試點,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選取1—2所高校委托評估中心指導開展第二類審核評估試點,為全面推開本地區審核評估工作做好示范,優化新一輪審核評估操作流程,為新一輪審核評估正式推開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部省協同,組織保障。積極構建“管辦評”分離、多方參與的評估模式。在國家統一評估體系下,建立全國統一、開放共享的專家庫,健全科學有效的部省兩級協同管理機制,保證全國各地評估工作節奏和工作質量。
四是培訓專家,保證質量。建設全國統一共享的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庫,團結、凝聚、培養一支“愛評估、懂評估、敬評估”的高水平評估專家隊伍。分層分類開展專家培訓,提升專家隊伍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建立專家進退動態調整機制,把政治過硬、業務能力強的優秀專家甄選出來、任能使用,及時淘汰站位不準、違反紀律、能力不足、專業性不強的專家。
“部省兩級要上下聯動、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助推新一輪審核評估高質量完成,以高質量審核評估推動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眲⒔纸ㄗh,要建立評估工作部省溝通機制,實現評估指標部省有機融合,做好評估規劃部省無縫銜接,做到評估整改部省共同發力。
劉建林表示,評估實行部省協同、兩級管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教育部評估中心抽樣試點推進中,積極謀劃本省試點試行工作。在教育部的系統指導下,部省省際加強溝通協調反饋,確保交流渠道暢通。各省教育行政部門超前謀劃,系統設計,建好隊伍,穩妥推進,嚴格把好質量關,審核評估一定能取得良好成效,為中國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創造中國經驗。
“教育部將根據新一輪審核評估對象的數量、結構及分布,統籌制定配套政策和總體規劃,選取不同類型高校開展評估試點后逐步推開,為‘十四五’高質量完成審核評估奠定基礎。”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說。(原文刊載于《中國教育報》2021年2月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