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教育引導青年學生進一步夯實“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基礎,學院黨委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思政課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結合第38個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以“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為2021級新生講授第一節思政課。9月22日—23日,學院黨委書記馮呼和,黨委副書記、院長李秀良,黨委委員、副院長董貴成走進2021級新生思政課堂聽評課,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師生頭腦。教務處、黨委宣傳部、相關院系負責人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師參與聽評課。




任課教師石俊、劉佳奇圍繞“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全面回顧了黨的民族工作的百年光輝歷程和歷史成就,深刻闡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系統講解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12個必須,幫助同學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學院領導對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予以了肯定,并對進一步改進教學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一是課程內容要體現時事性、政治性和政策性,圍繞主題,突出重點。二是課程內容要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理念和內涵,講清楚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三是課程內容要體現“五個認同”,體現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然要求。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深刻理解和認識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意義,努力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