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在呼和浩特舉行。在主會場和分會場3400多人的注視中,第一報告團的6名成員將他們的扶貧故事娓娓道來,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感染和鼓舞著現場的每一位聽眾。
臺上,深情講述令人動容;臺下,陣陣掌聲真誠致敬。報告會現場氣氛熱烈,大家收獲的不僅僅是飽含真情的動人故事,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與動力。
奮斗,贏得尊重與信任
“治沙之初,沙漠中沒路沒水沒電,所有物資全靠人背肩扛。六七十斤一捆的沙柳,我們的干部職工用背包繩綁在背上,俯下身子,前扒后蹬,3公里的沙漠常常要走上幾個小時,幾天下來人人身上脫了一層皮。”報告團成員、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人民武裝部政委王東海的這段講述,引起了不少扶貧干部的共鳴。
干部舍得“脫皮”,群眾才能脫貧。自治區扶貧辦項目管理站站長梁勇峰深有體會:“作為扶貧戰線上的一員,我身邊就有這種艱苦奮斗的榜樣,他們不僅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信任。”
報告團成員、吉林省長春市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精誠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劉啟芳與大家分享了扶貧工作中不為人知的艱辛:放棄北京安逸生活的她,志愿來到吉林長春從事公益扶貧工作。為了不讓女兒在北京成為留守兒童,她只能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到治療心臟病的扶貧項目“吉心工程”中來。因此,女兒幾乎是在醫院的病房中長大。耳濡目染,不到3歲就跟隨媽媽下鄉發傳單,成為“吉心工程”的最小志愿者。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他們的傾情付出得到了回報——報告團成員、湖南省宜章縣縣委書記王建球激動地告訴大家: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宜章縣終于取得了脫貧攻堅的階段性勝利,累計脫貧7124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了18個百分點,第三方評估顯示群眾滿意度98.16%,今年3月湖南省政府批復宜章縣脫貧摘帽。
報告團成員、黑龍江省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冷菊貞深挖小南河村歷史文化資源,推出東北婚俗表演、登山賞景等游玩項目,幫助群眾增加收入。目前,小南河村已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銷售旅游產品、農產品累計收入400多萬元,全村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
感動,化為決心與動力
“今天,我想對著這么多支持我的人再說一次:假如我有更多的愛,我要讓更多的殘疾人站起來!”報告團成員、河北省行唐縣昊騰殘疾人雙創園園長賈茹的結束語,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在臺下聆聽的自治區統計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李玉華頗為感慨:“今天,我又從模范身上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也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我們一定結合實際、攻堅克難,把定點幫扶工作做好。”
自治區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馮愛霞說:“這個報告會組織得非常及時,報告會內容也很感人。下一步,我們要把這些先進事跡帶來的感動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抓落實見成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報告團成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墨玉縣和田霸麗穆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烏布力艾散·烏布力喀斯木帶動鄉親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村民出家門進廠門,持家掙錢兩不誤。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建設了11個車間,吸納了近千名貧困群眾就業。
這樣的帶貧機制讓國航內蒙古公司黨委書記李學農很受觸動,他表示,聽了報告會很受教育,一定要對標典型、凝聚力量,讓企業也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發揮社會扶貧的力量。(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韓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