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響(2015年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全國總冠軍,杭州瑞杰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4年我在浙江大學開啟了求學生涯中相對比較漫長的直博之路,并在第一年學習期間就拿滿了該修的學分。面對剩下的四年時間,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歷練自己,充實讀博生活。
一方面,受當時混合班99級方毅學長的創業啟發,我知道作為一名IC專業的學生,不能將自己僅僅局限于寫代碼這一領域,更多的是要挑戰自己,創造更多的新可能。
另一方面,通過當時與我導師的交流,也有幸得到了他的支持和鼓勵。再三思考下,我決定給自己半年的歷練時間,而這半年的選擇與鍛煉也為我后期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基礎。
我們創業開展的業務領域主要是面向低視力群體,例如一些由于高度屈光不正、白內障、情況眼術后導致視力嚴重下降的盲人和低視力患者。通過傳感器視覺增強手段幫助他們更好的獲取信息,改善學習和生活體驗。同時通過對他們弱化的視力神經回路加以訓練和刺激,進而提升用戶的視力水平,幫助他們擺脫盲或低視力困擾。最近幾年也拓展到眼科中更廣闊的近視防控領域,用傳感器技術更好的研究近視成因,并幫助用戶改善用眼習慣,進而實現減緩近視加深的目的。
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我們在相關領域已經積累了大量海內外專利,也發表了很多相關論文,其中以視力障礙輔具和視力保護與治療設備等為主的系列產品也得到了市場上有關單位及用戶的支持與認可。回想這幾年的創業生活,我想給大家分享以下幾點內容。
01 找到創業方向
概括來說,最好是能保證自己在相關專業領域或某一小眾領域里能夠把一件事真正做起來。
首先是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綜合考慮這件事為什么要由自己做,比起市場上的同類競爭者自己又有哪些優勢。前面講到我在校期間的早期創業實踐,其實自己對當時具體要干什么、怎么做并沒有很明確的認識和定位。我們剛開始在學校里嘗試的創業方向是為各種演出和演唱會做籌劃和宣傳工作,其中包括參與到2005年劉若英的杭州演唱會籌辦以及劉德華演唱會的外宣內容等等,并堅持了一年時間。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意識到這個領域并不能作為可供自己選擇的創業領域,
一方面,就當時做這個領域的商家來說,數量多且每個公司都經驗豐富,他們的設計理念、宣傳渠道和手段等等都是我們這些剛接觸這一業務領域的創業小白遠不能比擬和超越的。
另一方面,在創業實踐中,我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并沒有在其中發揮出它的價值,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確切的用武之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讓我認識到創業最好是選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或自己擅長的領域和方向,這樣我們才能讓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和所長。
其次,在保證市場有需求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將某一產業下的小眾領域作為創業選項。之所以會這么講,一是小眾領域雖然稱為“小眾”,但如果對其加以深入調研和了解,就會發現它其實也有著比較穩定的“流量池”。
拿低視力來講,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沒有聽過“低視力”這一詞匯,甚至于哪些用戶群體可以稱之為低視力群體大家也都沒有很詳細的認識與劃分。但一旦你開始深入了解和接觸這個領域,就會發現它其實囊括了很多的用戶群體,其中就包括一些我們統稱為盲人群體,但其實只有10%左右的盲人是完全沒有光感的,剩下的盲人中有很多人可以通過輔助手段看到一些東西。
更多的低視力人群則來自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的衰老,視力水平也相應下降。特別是在全球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全球大約有3億人是存在視力障礙的。另外,巨大的近視人群其實存在潛在的視力惡化風險,單就中國的孩子們來說,有80%的學生是近視眼。
近視眼本身并不可怕,但如果任其發展為高度近視,則有可能帶來青光眼、角膜脫離、黃斑變性的多種危害,進而產生更嚴重的視力問題。因此借用科學和技術手段,做好孩子們的近視防控,對減少視力障礙人群的數量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可以說,創業初期,能否用觀察、細致地眼光尋找到一個市場有需求的創業領域是決定我們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一環。
例如一個投入周期長且需要慢慢研究的醫學領域相對來講缺乏快速的爆發性,它決定了我們不能靠一時的努力便達到風口,所以如果我們要將它做為創業的突破口,那就需要我們的慎重考慮了。二是小眾領域內相關商家和競爭者數量較少,可供我們研究、發展的空間也會相對比較廣闊。
很多情況下,小眾領域意味著大部分人不知道或者大部分人不了解的這么一個領域,相較于熱門領域下的激烈競爭,那么短時間內你在小眾領域內獲得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我們是2010年左右開始對相關提升低視力群體視力水平的設備加以研究,兩三年之后,我們便做到了中國第1名。因為當時除美國及歐洲幾家公司對這方面有很長時間的研究和發展外,國內我們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有力的競爭對手,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的創業發展提供了很大機會。
所以說,選擇做小眾領域下與自己專業相關或擅長的技術和產品,并對該行業發展與上下游產業鏈有一個較好的認知與掌握,這對我們的創業實踐來說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最優選擇。
02 挖掘自身核心價值
從專業發展角度來說,我們學IC專業的,很多人畢業后都會在例如英特爾、AMD等外企做工程師,這對我們專業的學生來講基本上就可以算是一個不錯的人生選擇了。按我導師的話就是選擇做工程師,我們的人生大概就能達到80-90分了,如果努努力那就是95分。
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達到多好的發展同時也不會面臨更差的境遇。所以在未來我們要做什么、想要實現或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或成就,關鍵就在于我們自己如何選擇。而我即便是在半年校外創業的實踐失敗后依然堅定自己想要創業的決心,這就為我后期的創業增添了一份堅持下去的勇氣與信心。
從創業準備來說,創業需要資源的積累。對于想要創業的學生,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科學與技術這兩個概念的區別。雖然科學研究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日常生活與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但真正要把科學與創業聯系起來,將其變成一個可以服務于大眾的產品和工具,就需要技術的支撐,這其中就包括了技術的創新,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以及后期的市場銷售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在這個從上到下傳導的過程中,你擅長什么、已經掌握了哪些優勢等前期創業所需的資源便會成為我們后期創業實踐的突破口,而這些我們俗稱的資源恰恰就在我們日常校園的學習與實踐中逐步積累與體現出來。一方面,校園提供的資源就是指我們所學的專業課內容。換句話說,我們學到的其實就是最有價值的東西,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和挖掘出自己的核心價值。
這種核心價值,不僅僅是指我們要在各自專業的領域里努力發揮出自己的核心價值,同時也是指我們國家和社會發展所亟需的一種東西。比如說我們現在所做的VR或AR,其實很多投資人都有跟我們聊過。但我清楚的知道,不管是VR、AR亦或是我們所做的可穿戴視力恢復設備,這些都只是我在應用的技術,并不是我想要追求的目的。我真正想要追逐的,是踏踏實實的研究,能從根源上幫助低視力患者解決他們在用眼方面遇到的問題。
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固然重要,但在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 尤其是學IC的,真正需要我們這些創業者為之努力的是核心資源與技術的研究,它不僅能讓我們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多的競爭力,同時也能促進我們國家在相關領域內的研究和發展,讓我們在諸如芯片、高端醫療設備等關鍵領域方面免受他人牽制,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03 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其實在學校的時候,我的導師就經常對我們說,“你們學集成電路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尤其是在相對比較慢的行業里面,比如我們所說的像疫苗、芯片等,有可能就是十幾二十年也做不出一個特別好的東西來。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前期十幾二十年的投入與積累,我們也不可能做出一個好的東西來。
所以學會耐得住寂寞,回歸自己的本源,努力把所學之所長充分將國家和社會發展加以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我們整個行業或者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和健全,真正為產業發展、國家富強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總的來說,創業其實就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我認為的高校創業,一定是有意義的、真正對社會發展有用的創業。現在很多高校創業的學生,可能會從那種在網上或者哪里進一批貨,然后在學校里擺攤出售這一類項目作為自己創業的起點。
但我想對大家說的是,我們可以將這些項目當做自己創業道路上的小試牛刀,但千萬不要把這個東西當成一個你畢生的事業。要清楚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優勢和目的,掌握技術優勢,明確創業初心,堅定創業決心,保持創業恒心,可以選擇從一個相對小眾的細分領域入手,一步一步朝著比原來大一些的領域深入下去,相信我們在創業的道路上都會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